典蕴文化网>故事>八哥丈夫

八哥丈夫

收录日期:2025-11-20 21:22:44  热度:10℃

今年元旦,我家乔迁新居。这是一幢面临市南花园的商品房,我家对门住的是一对中年夫妻。我经常会听到他们夫妇说的亲热话,每天看到女主人阿玲出出进进,但不知什么缘故,从未见到她的丈夫。

每天早上,阿玲出门上班时,我总能听到房间里传出她丈夫的声音:“阿玲,街上车多,你小心点,晚上早点回来,我等你。”阿玲总是说:“知道了,谢谢你的关心,你安心在家等我。”晚上阿玲回来,只要门一开,她的丈夫就会说:“阿玲,你回来啦!累了吧,快坐下歇歇。”

这是一对多么相亲相爱的夫妻啊!每当我听到妻子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唠叨责骂我时,我就会数落我的妻子:“你听听,对门人家夫妻俩多么和睦,哪像咱们天天吵吵闹闹的。”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我还是没见到阿玲的丈夫,也不好意思到阿玲家看个究竟,但我每天依然听到他对妻子充满爱意的问候声。我十分羡慕这对夫妻,但有时也难免感到疑惑,甚至胡乱猜想:难道阿玲丈夫卧病在床?或者是个瘫痪的残疾人不便出门?

一个星期天的午后,妻子听到我又在夸阿玲夫妇,她忍不住吃醋了,硬拉着我去叩开阿玲家的门,非要看个水落石出。

阿玲很客气,边让座边为我们泡了两杯花茶。刚递到我们手里就听到有人说:“你们好!请喝茶。”这熟悉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分明是阿玲的丈夫在说话。我顺着声音看去,目光一下子被吸引到悬挂在窗户前的一个鸟笼。啊!说话者哪里是阿玲的丈夫,分明是一只养在笼子里的八哥!我们两口子都不由得目瞪口呆,原来那些充满爱意的语言竟然来自这只八哥的嘴里。

可是,这只八哥怎么会像丈夫对妻子一样与阿玲讲话呢?好奇心使我们急于知道这一切。

阿玲带着凝重而悲切的神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原来,阿玲姓梅名玲,她丈夫叫吕德,婚后二十余年虽没有子女,但互敬互爱,感情笃厚,生活十分美满幸福。岂抖好景不长,三午前吕德患上肝癌,他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万分悲痛。他并不害怕死,只是舍不得离开深爱他的妻子。

有一天,吕德托人买回一只饲养数年、调教有方的八哥。从此,他躺在病床上天天教它学着自己的声音,说一些对妻子关爱体贴的话语。这只颇富灵性的八哥果然不负人的苦心,而且声音极像他。

一年前,梅玲的丈夫带着遗憾也带着满足离开了人世,那只八哥却天天重复着它主人脉脉含情的遗言。只要一听到这饱含爱意的话,阿玲便觉得丈夫还活在自己身边,他并未离开她……

我和妻子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惋惜的心情听完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从此,妻子再也不因一些琐事和我拌嘴了。

猜你喜欢

  • 转移的电话

    转移的电话某局管理涣散,上班时间办公室经常没人。为了应付日常检查,工作人员每天便轮流将办公电话转移到个人手机上。这样,如果上级打电话查岗或者通知开会,有人接电话应答,便不会出什么岔子了。 某日,小李将办公电话转移到自己的手机上,吃完午饭便约

  • 微信时代

    微信时代如今的科技发展真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让我真正感觉到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的确带给人很多方便。 此点我身同感受,由衷的感慨。不仅如此,因为技术的先进,还帮助我挽回了一段爱情,真是功不可没啊。如果没有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许此刻,我孜然

  • 遇事儿要忍

    遇事儿要忍鲁清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三十来岁的年龄,任哪儿都好,放哪儿哪行,心灵手巧。可就有一样不好,脾气特爆。为此,没少吃亏。别看脾气爆,可对妻子从来不发火。老话儿说的好;“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不,刚从城市打工回来,钱挣的不少,事儿

  • 来一碗正宗好粉

    来一碗正宗好粉我的故乡街坊对粉面有着特殊的喜好,几百年下来形成了自己的特产粉,而那些传承者却努力在新时代中仍高声坚叫着“来一碗正宗好粉”的口号,可是有时却听得老者的无奈…..扁大爷今年七十六岁了,腿脚是不听使唤了,特别是右脚走路会发痛,只得

  • 邻里之胡调

    邻里之胡调题记:胡调——苏州方言,有虚假客套、胡乱敷衍的意思。 三十五年前,在我以毛脚女婿身份第一次登门拜访准岳父岳母那天,我庆幸我从小跟父母、尤其是跟姥姥学会了包饺子,庆幸再后来我在部队期间又将包饺子技艺提高到一个更加熟练的程度,否则,我

  • 等待

    等待二虎拿起圆珠笔,在自己的床头上,又画上了一道竖杠,他数了数,正好是三十七根竖杠,也就是整整三年了(一个闰月),三年来,每逢月圆的时候,他都会拿起笔在床头的墙上,画上一道竖杠,从未有间断。 墙上挂着日历,每天的日期都清清楚楚,可是二虎却用

  • 骗子的电话骗局

    骗子的电话骗局

  • 小爱心大回报

    小爱心大回报马静飞一脸沮丧地往自己租住的那个小区走,刚走到胡同口,一抬头,看见跟他住对门的阿姨,一手提着一袋子米,一手还提着一兜子菜,也正吃力的往回走。阿姨姓李,可他不知道,没说过话。他赶紧走了两步,说:“阿姨,我帮您拿吧。”“不用。”李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