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尿毒症病房里的爱情故事

尿毒症病房里的爱情故事

收录日期:2025-11-20 19:53:48  热度:11℃

一起住院的李阿姨和王大叔

2014年春天,我因肺感染住院时,隔壁床住了一位姓李的阿姨。

如果不是生了病,李阿姨和王大叔的日子应该很滋润。他们的女儿已经出嫁生子,女婿的仕途稳步攀升,临近退休的年纪,眼看着就是养花种草、含饴弄孙的逍遥快乐了。

可是忽然有一天,腿痛难忍的王大叔去医院一查,发现肌酐高达1200,接踵而来的就是住院、透析,不得已提前办了退休,李阿姨也请了长假照顾。

某天医生查房,来的是返聘回来的老主任。老主任进了病房,看到忙前忙后的李阿姨。他盯著她的眼睛看了半天,只留下一句话,等下你来一趟办公室。

办公室里等待李阿姨的是几张检查单,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检查,看上去像常规体检,可她拿起那几张纸片时,心里飘过了乌云。

山雨欲来风满楼。

做的是加急,一小时就出结果了,出乎意料的是,李阿姨的肌酐也临近1000。也就是说,夫妻俩同时得了尿毒症。

不知道他们当时是怎样的心情,也许他们也曾相爱时说过“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吧,但肯定想不到会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兑现。甘已经同了,苦也已共了,今生今世,也算得上情深似海了。

两个人一起住进了医院,分属男女不同病房,除了睡觉几乎时刻黏在一起了,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热恋时光。他们同时做瘘(透析通道,即在手臂血管将血管相连),两个人的左手都吊了起来,做事不方便。好在各自都还有一只手,拧毛巾也好,扭瓶盖也罢,两只手相互配合,便不觉得有多困难和痛苦了。

我们遭遇厄运,怕的也许不是吃苦受累,而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不理解。好在,他们境遇相同,彼此感同身受,有了婚姻做底色,理解为支撑。爱情,反而在风雨三十年后焕发出新生,成为匆忙余生里的一份温暖慰藉。

他们的脸上,的确很少见到普通病人的沮丧和失落,王大叔窜进女病房时,总是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给老婆送来一块饼,打来洗脚水,或是在傍晚时买一枝不太新鲜的玫瑰。李阿姨总是低头一笑,两张沧桑的脸上,满满写着的,都是爱情。

当初我也该反对他们在一起的

那个男孩移植后肺感染,情况不太乐观。

我去水房打开水,正好遇到了他的母亲。也许是瞧着我和她的儿子年纪相仿,那位母亲主动问起了我的情况。听完后她长叹一声,说自己的儿子和我同龄,现在还前途未卜。

这样的压抑和失落,在这个楼层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的安慰廉价而无力,正要离开,只听见她低低叹一声:“他媳妇还怀着孩子呢,以后可怎么办?”

我的脚步停了下来,心被故事牵扯着。爱上一个绝症少年,结婚怀孕,不知那是个怎样的女孩。

故事是男孩的母亲说给我听的,从校服到婚纱,从健康到疾病,大写加粗的不离不弃。

两个人是校园情侣,大三时男生发病休学,本打算断绝关系以免拖累姑娘,女孩却执意不肯放手,甚至东奔西走地为他筹款,最终凑足了手术费。

然后,父亲捐了肾,手术顺利完成。两人回了学校,安安稳稳毕了业,女孩的父母却坚决反对两个孩子的结合。

原因很简单,只有一个肾的年轻男孩,难以撑起家庭重担,而且朝不保夕。

可姑娘铁了心要嫁,不惜与父母闹翻,进入一个陌生的家庭,操持家务、赚钱养家。可就在临盆不到三个月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又将男孩送进了抢救室……

母亲说到这里就停了,她嗫嚅着说:“早知如此,当初我也该反对他们在一起的。”她擦了一把眼泪,轻轻一笑,便拎着暖壶出去了。

我的眼眶也有些湿润,除了默默祝福也别无他法。

但我相信,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哪怕吃尽了苦头,姑娘也不会后悔年轻时的义无反顾。

因为爱,从来都不是一件能够清楚计算出成本、收入与亏损的事。

有你在,不怕死,也不怕活着

在医院两次见到杨婆婆和江爷爷这对老夫妻,前后距离不到10天,第一次据说是因为杨婆婆感冒,结果刚出院回家没几天又腹泻,江爷爷二话不说,又带着老伴儿匆匆赶到了医院。

杨婆婆已经病了许多年,四十几岁时,肾病缠上了她,断断续续二十多年,病情恶化换了肾,中间几次感染排异,无数回死里逃生。

她靠在床上,平静地说给我听她的故事,只字不提老伴,但她不时看向他的眼神里,有浓浓的依赖和疼惜,那证明得了两个人之间的爱情。

有趣的是,病人杨婆婆身材发福,江爷爷却瘦成一道闪电。

也难怪,江爷爷忙着打水打饭,输完液便推着老婆下楼溜达。没事的时候,又想着给老婆做按摩。即使夜里睡着了,只要老婆一声咳嗽,他就马上惊醒起身查看。

这样的模范丈夫,真真羡煞人也。

可杨婆婆说,他们年轻时,也是吵吵闹闹过日子的。发病时自己怕拖累了丈夫,拟好了离婚协议书却被江爷爷一把撕碎。他红着眼睛,只说了一句“砸锅卖铁也要把你治好”,便陪着她四处颠沛流离,一脚踏进命运的凶多吉少里。

可日子过着过着,竟然也走到了白头。

“他原本有70多公斤呢,现在……”说话间江爷爷已经端了洗脚水进来,口中说道:“该泡脚了,对血脉畅通有好处。”

病房的灯已经熄了,他们的床边亮起小小的壁灯,昏黄的温馨笼罩住了窃窃私语的两个人。不知怎的有句话浮上我心头,“有你在,不怕死,也不怕活着”。

这样的夫妻,大概一辈子都没说过“我爱你”,但爱情始终流淌在他们身边。他们的爱,看不见摸不着,但始终都在。

别怕,我给你一颗肾就是了

被移植到她体内的那颗肾脏,来自于她的丈夫。得知妻子患病时,丈夫只是握紧了她的手,轻声说一句:“别怕,我给你一颗肾就是了。”

只住了我们两个人的病房静悄悄的,沉寂的夜色遮住了她的面容,我听见她的声音带了一丝哽咽。

她是一名中学教师,丈夫也是,年轻时两人同教一个班级,一来二去的,就擦出了爱情火花,结婚生子,都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

病魔来得突然而迅猛,她在课堂上晕倒,醒来时仿佛下一世已在仓促间开始,所有的欢乐和幸福都被搁浅在前生了。那时她还不算老,唯一的女儿刚刚上初中,生死未卜的凄惶让她完完全全变了模样。

对于丈夫提出的捐肾,开始时她是极力反对的,深知自己已是拖累的她,无法说服自己接受这个男人的生命馈赠。可他铁了心,独自咨询了医生,意外得知夫妻捐献器官效果仅次于亲子捐献。他欣喜若狂,发动了认识的所有人来劝她。

对生命的尊重,对爱情的信仰,将这一个救妻的故事渲染得轰轰烈烈。可是进入手术室前,他只是握了握她的手,轻声说:“我送过你玫瑰花、戒指,再送你一颗肾又有什么大不了?我的命都是你的啊!”

她泣不成声,躺上手术台前,心里想着的是,他的肾脏马上要来到她的体内,从此以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生一世,再不分离。就如同多年前的那天,他掀开了她的头纱,在所有亲朋好友面前许下誓言,“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健康还是疾病,我都爱你、尊重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

猜你喜欢

  • 负利率时代另类投资显身手

    今年以来,CPI继续高位运行,尽管央行年前年后两度加息,但同期存款利率却仍然维持低位。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负利率的局面无疑让我们的投资决策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然而,开年后的金融资本市场还是迎来了开门红,据悉春节后理财市场上一片红

  • 破解银行理财产品的四个不等式

    高收益≠高利息正如王女士买的高收益理财一样,表面上高收益,实际上因为期限太短,到期利息仅仅几十元,高收益的特性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如果资金数额不是太大,存储时间比较短的话,没有必要和王女士一样再花费时间和手续费到其他银行买理财产品。一般情况

  • 为“经验”付出代价

    去岳母家,见她坐在电脑前看股,我笑道:“妈,好长时间没见你看盘了,是不是你买的股涨了?”岳母指着屏幕上的绿线,叹口气道:“要是涨了,我现在就去烧香拜菩萨。”见她情绪低落,我便安慰道:“股票涨涨跌跌很正常,再说了,胜败乃兵家常事

  • 妙做“换客族”,变身巧主妇

    公司里的工会活动,老板都会体恤民情,提供一次小规模的摸奖会。而奖品则名类繁多,层出不穷,大到46寸液晶彩电,小到被褥,吹风机……等等,每一次,大奖都与我无缘,小奖却始终眷顾我,几年下来,家里的被褥,小家电倒是不少。弄得都没地方

  • 买不来皇帝买得来龙袍

    高价货确实有品位,问题是你有与之相配的气质吗?大z同学折腾了一段时间,发现左转,左转,左转,再左转。自己好像转悠了—个圈,又回到了原地。事情从一块豪雅的女表起源,由瑞士同学捎回,价值在人民币6万左右。此品牌是大z亲自指定,并为

  • 我们的理财差距究竟在哪里

    2000年大学毕业,我考取了到农村基层锻炼的公务员,分配到山区乡政府工作,巧的是大学同班同学汪强也考取了同一性质的选拔生,同龄同年和我分配到同一乡政府工作。那时候天蓝蓝,水蓝蓝,我和汪强还是很单纯的学生,基本没有任何理财意识,我

  • 经济学与长城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农夫与牧民”的故事。一个农夫和一个牧民做邻居,他的庄稼总是被牧民的牛啃吃。农夫有以下几个方案可以选择:第一是把牧民告上法庭,要求牧民赔偿自己的损失,不过打官司也要搭上钱财和时间,还要与邻居反目成仇,为了一点庄稼

  • 新手炒股的“成功密码”

    每一个来到股市的投资者,都先是一个新手,再逐渐成为一名“老兵”。入市后,投资者要想缩短新手“实习期”,尽早领到老兵“通行证”,进而取得投资的成功,除了要有“成功的钥匙”,还须有“成功的密码”。变被动为主动,结果“不一样”论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