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破解银行理财产品的四个不等式

破解银行理财产品的四个不等式

收录日期:2025-11-20 18:40:04  热度:10℃

高收益≠高利息

正如王女士买的高收益理财一样,表面上高收益,实际上因为期限太短,到期利息仅仅几十元,高收益的特性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如果资金数额不是太大,存储时间比较短的话,没有必要和王女士一样再花费时间和手续费到其他银行买理财产品。一般情况下,超过一、两个月的存储期限,购买短期高收益理财的优势能够略有体现,时间越长,高收益的特性才会体现得越明显。也就是说,大家在购买理财的时候,不要被所谓的高收益率所迷惑,还应计算一下到期收益是多少,看看高收益是不是真正能拿到高利息。

购买日≠起息日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时一般会公布募集日和起息日,募集日期一般为7至15天,也就是说,如果募集期为15天的话,1日购买理财产品,1至15日是按照活期计算利息,而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购买当日就开始按照理财收益计息。不过购买者可以采用签订“理财通”(自动七天通知)的方式来减少损失,如果购买理财时距离起息日大于或等于七天,签订“理财通”协议后,起息前的资金就会按照7天通知利率(1.49%)计息,可取得比活期高数倍的利息收益,起息时,资金会自动转成高收益理财。同样,理财资金到期后,如果不支取的话,也会自动转成七天通知存款,享受相对较高的活期利息。

到期日≠到账日

关于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到账问题,各家银行规定不一样:有的银行是到期日当日零时将理财本金和利息打入客户银行卡中;有的是延后3~5个工资日打入客户卡中,资金到账模式有点类似赎回开放式基金;有的银行规定到期日如果遇到节假日,资金到账日相应顺延。因此,客户在购买理财时不但要问明白起息日,还要问明白到账日。相同情况下,客户应选择到账及时的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以免耽误资金使用或影响理财收益。

预期收益≠保证收益

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规定,除了银行储蓄以外,其他多数理财产品均要用“预期收益”来表示,单从理财合同来看,银行多数产品都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银行的预期收益不代表承诺客户一定拿到固定收益,当然这主要看产品投向,如果投资电网、铁路、高速公路等国家大型项目,并且年收益在5%以下,就可以把预期收益理解为保证收益。但如果投资股票、基金,甚至挂钩境外产品,并且收益特别高,那这种产品的预期收益就只能仅供参考了。

猜你喜欢

  • 藏的珍珠

    从前,有个赵老板,运了一船鲜蚌在海上航行,遇到风浪,误了归期,满船蚌肉都腐烂了。老板见到血本全部损失,急得要跳海自杀。船长劝他:“等一等,也许你还剩下什么东西。”他带领水手清理船舱,从满船烂肉中找到一粒很大的珍珠,它的价值远远超过货价和运费

  • 治疗失眠

    有一对夫妇经营着牧场,由于过度操劳,丈夫患上了失眠症。常常整夜睡不着觉。于是妻子告诉他,睡不着觉时就躺在床上默默地数羊,便会慢慢地睡着。他依法试了,仍无效。“你准是太心急了,必须专心地数,并且数到1万才会有效。今晚你再试试。”心灵小语:做任

  • 学精

    两个猎人拖着他们的猎物——一头死鹿到他们的卡车那儿去,另一个猎人独自拖着他的猎物走,“嗨,”那个单独的猎人说,“我不想对你们指手画脚,但是如果你们拖鹿的那一头,会好拖一些,因为那样鹿角就不会戳到泥土里了。”当那个猎人走远之后,这两个猎人决定

  • 农夫和商人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农夫和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归途中,他们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

  • 一元钱

    老师问汤姆:“今天早上你为什么迟到了?”“有个人丢了一块钱。”汤姆回答说。“噢,我知道了,你帮助他找钱了。”老师说。“我站在那一块钱上,一直等到那人走了。”汤姆回答说。心灵小语:金钱固然重要,可它能买来时间吗?

  • 心愿

    圣诞节到了,父亲和他的3个孩子围在炉旁烤火。父亲说:“孩子们,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你们说说各自心中的愿望吧。”大儿子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当个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最棒的科技产品!”二儿子说:“我长大后希望当个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杀敌立功!”轮

  • 一块地,总有一种种子适合它

    村里有个年轻人,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复读一年后,大学是考上了,可是赶上大学生自谋职业,自己学的专业又是养殖业,在城里并没有用武之地,只好从那来,回到那里去,又回到了老家,心情极为沮丧,成天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父亲见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 女教师

    一位二十来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山村小学做了一名女教师。有一年她接到一笔捐款,这笔捐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工具等,而是在其他老师的反对下,将全班学生“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走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