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袁世凯梦断三“汤”

袁世凯梦断三“汤”

收录日期:2025-11-21 05:02:42  热度:9℃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以后,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他不但不满足,还以为自己是“真龙天子”下凡,整天做着皇帝梦。

但是,天下的老百姓对袁世凯很不“感冒”,一是他从革命党手中抢夺了大总统的宝座,反过来迫害革命党;二是他与东洋人走得太近,出卖咱中国;第三是多数人觉得他长的五短三粗,真要坐在龙椅上,脚够不着大地,头出不了椅背,活像宝座上放了一个肉墩子,哪有真龙天子像!因他长得圆头圆脑、圆胖身材,人们往往把鳖和鼋(袁)联在一起,民间纷纷传说:“袁大头”根本不是什么“真龙天子”下凡,而是一个东洋老鳖成精,专门到世上祸乱咱中华的。

话说有一天,袁大总统与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几个哥们儿一起喝酒。他一时高兴,直喝得酩酊大醉,找不着北,被手下人搀扶着回到家,倒头就睡。

袁世凯的大太太一看男人喝醉,亲自熬了醒酒汤,打发丫鬟秋菊给他送去。秋菊用九龙翠玉杯给大总统送醒酒汤,她战战兢兢走向袁世凯的卧室。正所谓越怕越有鬼,秋菊一只脚刚刚迈过门槛儿,另一只脚被拌了一下,她一跟头栽倒地下。糟了,九龙翠玉杯被摔成了翠玉渣渣!

这九龙翠玉杯上盘绕着九条龙,价值连城,秋菊就是有九条命也换不回来呀!她吓得魂飞魄散,顺势跪倒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大总统饶命,大总统饶命,秋菊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袁世凯睡得沉,正在做着真龙天子的美梦,哪里听得见秋菊可怜地求饶。声音惊动了大太太,她惶急失火的赶过来,一看这情景,直说:“这还了得,这还了得!”

秋菊自知大祸临头,求生的本能使她她灵机一动,想起了民间传说,就一边磕头,一边对大太太说:“夫人息怒,夫人息怒,秋菊惹祸,另有隐情,请借一步说话。”

大太太领着秋菊来到密室,秋菊这才神秘兮兮地小声对她说:“夫人,刚才我刚进得大总统卧室,你猜我看到啥了?”

大太太急问:“你看到啥了?快说!”

秋菊又压低了声音,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我端着汤刚刚进屋,往床上一看,不见了大总统。我还想着他老人家解手去了,又一瞅,天哪,只见床上爬着一个啥物件,比那草筛子还要大!”

因为秋菊是外地口音,“爬”和“盘”混淆不清,大太太首先想到是“盘”在床上的“龙”,急不可待地问:“是在床上‘盘’着的龙?”。

秋菊原本想到的是“爬”在床上的“鳖”,有大太太这么“因势利导”,醒过劲儿来,忙顺水推舟说:“对对,是在床上‘盘’着的,还有几只爪子枝枝杈杈的,好吓人呐!”

大太太仍不依不饶地问:“你看见头上有角没有?”

秋菊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有、有,尺吧长,可怕极啦!”

大太太心里踏实了,她賞了秋菊几两银子,嘱咐她先不要声张,打发她出去了。

再说袁世凯在睡梦中梦见被人黄袍加身,正在接受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的朝拜。他忽然发现龙椅腿太高,自己脚不挨地,悬在空中,急忙命人把龙椅的腿截断。猛不防感到自己的腿发疼,一看是来人锯住了自己的脚脖儿,气得他大喝一声:“反了,竟敢谋杀朕,快推出午朝门外斩首!”……

“皇上息怒,臣妾们给皇上请安了!”几声娇滴滴的呼叫惊醒了袁世凯,他隐隐感到是自己的脚嫉在发作。他懒洋洋地睁开眼一看,是自己的几个妻妾齐刷刷地跪在床前,口中乱叫着“皇上、万岁”,正在给他叩头哩!老袁真是感到奇了怪了,这景况咋就和梦中的情景恁一样呢?

他坐起身来假装生气地吼道:“咋,咋?起来,起来,乱什么乱?”

大太太把其他妻妾打发出去,自己伏在男人耳边,把刚才发生的事向袁世凯绘声绘色地嘀咕了一遍。袁世凯没有说话,他又在想自己的梦中之事。随后,他又让太太去喊丫鬟秋菊,秋菊跪在地上,把先前对大太太说的话又添盐加醋地对老袁说了一遍。最后又来了一句:“秋菊给真龙天子万岁爷叩头啦!”

“不可造次!”袁世凯假意喝道。随后他又吩咐大太太要善待秋菊,把秋菊隐藏于密室,不要与外人接触,因这事非同小可,让她胡乱说露了嘴可不是玩儿的。并当场向秋菊许诺;登基之后,要封秋菊为妃子。

秋菊想不到一杯醒酒汤能换来“妃子”之位,不知是福是祸,心里上下翻腾仍理不出头绪,只好任凭大太太藏于密室,不敢见人。

从此以后,袁世凯越发相信自己是“真龙天子”下凡,便加快了自己当皇帝步子。他指使亲信杨度、严复等六人(史称“六君子”),呼风唤雨,上窜下跳,又是开会,又是上表,公推袁世凯当皇帝。袁世凯假意几番推辞,心里觉得挺滋润。

民国四年(公元1905年)的元宵节,京城特别热闹,大街小巷一片吆喝声:“元宵,元宵!”正在做着皇帝梦的袁世凯越听越不是味儿;这元宵不就是“袁消”吗?人们今年喊得这么起劲儿,不就是仇恨我老袁,希望我“袁皇帝”消亡吗?于是他颁布一道大总统令;以后不准喊“元宵”,元宵改称为“汤圆”。按老袁的理解,这“汤”字应该有热络、兴旺之意。于是他干脆又把元宵节改为“上元节”,以确保他姓袁的子子孙孙、千秋万代当皇帝,永远热络兴旺、步步向上。

当时人们做了一首儿歌讽刺袁世凯道:“袁总统,立洪宪,正月十五称上元;大总统,真圣贤,大头抵铜角,元宵改汤圆。”究竟姓袁的能不能“汤”起来,且听咱慢慢地道来。

袁世凯称帝后,马上遭到全国上下一致反对。那可真是四处造反、八方冒烟,连他嫡系的哥们儿冯国璋、段祺瑞也反对他。可最让他痛心的是,他觉得最贴心、最忠诚的三个督抚陈宦、陈树藩、汤芗铭也举起了反旗。他得报后口吐鲜血,昏倒在地。可怜他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接着又一命呜呼!当时有人作了一副对联讽刺他:

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袁世凯死后,丫鬟秋菊趁乱逃离宫中,隐名埋姓潜入民间。她越想越后悔自己当年送醒酒汤后,为保全性命胡乱编排的话,也庆幸自己幸亏没有当上袁世凯的“妃子”。

猜你喜欢

  • 归马放牛的故事

    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词 目 归马放牛发 音 guī mǎ f&

  • 强弩之末的故事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

  • 庸人自扰的故事

    唐朝蒲州刺史陆象先对手下十分宽容,对于犯错的官员他都是批评教育,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在怂恿官吏犯错误。一次一个官吏犯了错误,陆象先在批评他,秘书说要体罚,陆象先反对。秘书退下去说: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注音】yōng r

  • 差强人意的故事

    吴汉是刘秀的一个部下,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开始注意吴汉,还拜他做大将军。从此以后,吴汉帮刘秀打了许多次胜仗,立下不少功劳。吴汉不但勇敢,对刘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战

  • 巢毁卵破的故事

    在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杀害,被灭了全家。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

  • 山鸡舞镜的故事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南方有人捕到一只美丽的山鸡献给曹操。曹操喜欢山鸡,命手下人逗山鸡跳舞,他们不懂山鸡的习性,怎么逗也不能让其跳舞。聪明伶俐的曹冲让人抬来一面大镜子,把山鸡放在镜子面前,山鸡面对镜子忘情地跳起舞来。曹操十分满意。【典故】山

  • 屠龙之技的故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庄子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

  • 居安思危的故事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打消攻打的念头。其它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