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青藤也有柔软的爱

青藤也有柔软的爱

收录日期:2025-11-21 09:20:10  热度:9℃

青藤也有柔软的爱

现在,我明白过来,那依赖,是她对我的信任和情感。而一个女子的不独立,只是她的性格,她的爱和良善,从不缺乏。

倒霉的树

没见过心亮那么笨那么没有主心骨的女孩子,什么事情都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像那种必须要攀附着树木、无法独自生长的青藤。而曾经,我便是她攀附的那棵倒霉的树。

原因很简单,我们是老乡,都来自苏北那个不怎么有名的小县城。而且,她是我积极主动地在新生堆里淘出来的。要知道,她既不和我同班,也不和我同宿舍。

那天,一个人来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忽然动了寻找老乡的念头。

没想到那么容易,第二天晚上,在隔壁宿舍门口,忽然就听到了我所熟悉的乡音。

敲门,里面沉默片刻,终于用普通话说了请进。走进去,那女孩一个人在,圆圆的苹果脸,刘海齐眉,眼睛也是圆圆的,带着略略不安的神情,你,你找谁?

我说明来意,试探问她,家在苏北吧?

她应了一声,说出一个地名。我大叫起来,啊,我也是,咱们一个县城的,我家住东风路,你呢?

我、我家也是。她结结巴巴,东风路东、东头。

我家在西头。我们两家,隔了大概三公里的路程,因此读了不同的高中,因此之前不曾相识,却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碰到了。

苹果脸的女孩就是心亮,她兴奋得语无伦次,似乎比我更加盼望着一个老乡的出现。她说,你不知道,我都想要买票回家了,一个人在这里谁都不认识,我快受不了了。这下好了。

是啊,这下好了,那时候,我也这样想。于是当天晚上,我就厚着脸皮跟还不知道名字的室友说尽好话,把心亮调到了我们宿舍,用家乡话絮叨到半夜。

叫苦不迭

之后一段时间,自然是结伴,结伴上课结伴回宿舍结伴逛街,我们的课程安排相差无几,时间上也吻合。只是慢慢地,开始发现我们之间的不和谐。她太爱问。好像口头语一样,苏可,咱还吃早饭吗?苏可,天凉了还能吃梨吗?苏可,这件衣服能送洗衣房吗?掉不掉色?苏可……

起初我还很有耐性,慢慢地,觉得她这样问是有问题的,是下意识的却又不能自控的。那天下午,呆在宿舍,我看书,她收衣服,然后又问,苏可,你帮我摸摸这衣服干了没?

是她挂在外面已经两天的毛衣,突然地,我觉得很烦,脱口说,干不干你自己不会摸啊?

我摸过了。她说,但是我摸不出来,觉得干了,又好像不干。

晕!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我一把把衣服扯过来,冲她嚷,干了,再晒就糊了。然后一把掷到她的床上。

她却不生气,把毛衣拿过来折叠说,我妈说了,我就是没有“干感”。

你不光没有干感,你什么感觉都没有。我干脆说,你什么都要别人替你做主。

她却丝毫不惭愧,仰起圆圆的小脸,又微微叹口气,我就是这样的,在家里,什么事都问我妈,在学校,什么事都问老师,要么就问同学……现在要是没有你,我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目瞪口呆,然后叫苦不迭。

树对藤的敷衍

知道了心亮这个“毛病”,对她的问题,我开始很敷衍。

但有些事,却是不能如此敷衍她的。大一下学期,我选修了古典文学,只是我自己的爱好。心亮却做不出决定,反复问我,那我呢?那我呢?

你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耐着性子问她。

她想半天,摇头,我也不知道。她继续纠缠我,你就帮我选一门吧,你选啥都行。

王心亮,你不能事事都这样!有些事你总得自己处理,就算你真是一棵藤,别人也没有义务当你的树。

是真的烦了,索性翻了个身背对着她看书。

一棵新树

更麻烦的事却在后面,大二下学期的一天下午,课间,心亮忽然跑到教室找我,一脸的无措,没等我问,有些慌张地说,那个谁,那个谁约我晚上去看电影,你说我去不去?

那个谁,是他们班的一个男生。心亮说,对她挺有好感的。

那天下午,我和她分析她对那个谁的感觉,结果分析了一下午,无果。她竟然不知道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她竟然问,你看呢?你觉得我喜欢他吗?

最后就在这样毫无意义地分析中,心亮错过了约会时间。然后,那个谁发来了试探性的信息,问:是不是不方便去啊?

我看着信息,叹口气,拍拍心亮的肩,算了,他不适合你。

你怎么知道?

因为,你需要一个说了很算,很有主心骨,事事能替你拿定主意的男人,而不是和你商议。看来,他不了解你。

心亮想了想,啊,苏可,你说得真对。随后释然。

然后时间不长,那样一个了解她的男孩出现了。体育系的男生,亦是我们的老乡,在一次联谊会上和心亮认识,随后轻而易举地将她追到了手。他的轻易在于他性格里那份果断和霸道,几乎没给她犹豫的机会。

心亮说,苏可,你不知道他,什么都能拿主意,吃饭的时候都不用我点菜,他说什么,都是命令式的,苏可,他是不是有些霸道哦……

从此我解放许多,那男生是接替我的新树,心亮飞快攀附上去。

纠缠人的家伙,再见

之后,我也恋爱,大家各自忙碌。心亮偶尔也会叨扰我,如果她和她的霸道男生闹点什么矛盾,我就成了最遭殃的那一个,不给她拿个主意,她绝不会放过我。

终于熬到毕业。心亮和男友一起回到家乡的城市,对一棵藤,家乡无疑是最好的归宿,会有很多棵树供她依附。

我却留在了武汉。

半年后,心亮结婚了。她说,因为他想结婚。她还是那样,习惯按照别人的轨迹走。

分开后,几乎每次,都是她打电话给我,依旧是絮叨,家长里短。闲了,我也耐着性子听,若没有心情,就会敷衍几句挂断。她结婚,我没有回去,象征性地寄了份礼物。过年回去,原本打算去她的新家看看,又懒得出门,她邀请了好几次,终究是找借口推掉了。

在我有意无意的疏远中,关系也终究渐渐显得疏落了。然后,知道她怀孕了,又过一年,生了宝宝。想象着,她已成为一个越发寻常的小妇人了吧。

青藤也有柔软的爱

2008年秋天,我在深圳进修。三个月的时间,快结束的时候,小姨打来电话说,妈的身体出现异常,县城医院检查结果不太明晰,决定去市里再重新检查,问我能否回去一趟。

小姨说,妈不让她跟我说,但她不放心。

我正是要考试的时间,如果回去,三个月的进修就算白费了,不回,却是放不下心。情急中,忽然想起了很久没有联系的心亮。

试探着,我打电话给她,听到我的声音,她开心不已。然后我问她市医院可有熟悉的人。我本并不太确定她能帮我什么,没想到她问明白事情缘由,一口应承,说,放心吧,咱妈的事交给我了。然后要了我家里的电活。

第三天,心亮开车去接了我爸妈,她一个人,开着车,将他们接到了市里。又和在医院工作的亲戚一起,陪着妈做了整整一上午检查。中午,带爸妈吃完饭,拿了检查结果,买了药,送他们回家后给我打电话说,苏可,放心吧,咱妈没什么大事。你在外地,以后家里有什么事就交给我。

是那种很确定的、大包大揽的口气。是我陌生的口气,记忆中的她,永远是在征求意见,做不了任何决定的。

妈也说,你那个同学,办事利落心地又好,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只是这个谢字,我却怎么都不知如何说出口。后来绕了一大圈,才故作轻松地说,心亮,你现在成熟了啊,也独立了,婚姻历练的吧?

她笑,哪有什么独立啊,他都快被我烦死了,又没办法。她又想起什么,问,那时候,你也快被我烦死了吧?

半天,我没有回答。这样的时候,我不想撒谎,没错,那时候,她真的快把我烦死了。可是幸好,我没有冷漠地推卸她对我的依赖。现在,我明白过来,那依赖,是她对我的信任和情感。而一个女子的不独立,只是她的性格,她的爱和良善,从不缺乏。而在爱面前,她同样果断并勇于承担。只是当时,我只敷衍着她的依赖,把最美好的情感忽略了。

我忽略了青藤虽然要攀附着其他植物生存,却也有它柔软的爱。

猜你喜欢

  • 赶牛捕鱼法

    在南美大陆,生活在河流旁的人们,喜欢将电鳗做成美食款待客人。电鳗肉质鲜美,但它能释放高达300伏特的电流,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那么,当地人是如何捕捉电鳗的呢?在捕鱼前,人们会把一些水牛赶到河流中的静水处。不一会儿,牛儿便会变得狂躁不安。持

  • 女王的勇士

    16世纪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打算派顾问罗伯特·塞西尔去各地巡视。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女王将从王宫众多卫士中挑选一个最得力的人。那天,上千名体形彪悍、武艺高强的卫士聚集在广场上,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上百匹脱缰的骏马从远处奔

  • 大火中的石门

    山里燃起了大火,只有一个山洞可以躲避烈火的攻击。山洞有个石门,来人想进到洞里,需要说出一件自己做的好事,而且这句话必须是真的,否则石门永远打不开。第一个来到石门面前的是位医生。医生对石门说,我是个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和工作,我曾经救过一

  • 留有余地的智慧

    有位英国雕塑家,作品屡获大奖。一次记者采访他,请教雕塑的秘诀。雕塑家说:“所谓秘诀,只有两点: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记者不解地问:“鼻子大眼睛小,那雕出的人像不是太难看了吗?”雕塑家解释道:“鼻子大眼睛小,就有修

  • 抬头看看天

    赶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下班后匆匆往车站走,一路小跑,心急如焚。今天的公交车却好像比任何时候都慢,左等不见踪影,右等踪影不见,身边的很多乘客都急得跺脚,嘴里骂骂咧咧。我也在心里不停地咒骂,等车的时间实在太煎熬,忍不住抬头看天,想转移一下注意

  • 谁比谁傻

    单位里来了个新员工,叫乔东。比他早来一年的张林,总是一副前辈的样子,指派他做各种活儿。办公室的李大姐看不过去,私下说:“小乔啊,别这么实心眼,不该你干的不用干。”乔东总是呵呵一笑就过去了。久了,李大姐感叹:“这孩子有点儿憨。”没想到过了一年

  • 出卖母亲

    约翰是一个不称职的农夫,整天在家里不干活,可怜他八十多岁的母亲外出乞讨,养活着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约翰最近经人介绍,加入了撒旦教,他将撒旦的魔像供在家中,日夜向他祈祷:“伟大的撒旦呀,请你赐给我无尽的财富吧!”这一天,约翰正在祈祷,忽然他看见

  • 防别人,更要防自己

    瑞竹堂的主理叫刘鸿川,他为人忠厚朴实,沉默寡言,颇具儒医风度,并深谙祖传秘诀,擅长儿科,又通西医。刘先生以治病救人为目的,不计钱财,每遇贫穷人家,交不够药费,不管缺多缺少,都让其把药拿走。对过于困难者,常义诊给药,分文不取。他行医更不分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