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眼色

眼色

收录日期:2025-11-20 17:55:34  热度:9℃

想知道一个“有眼色”的警察,是如何有108次抓获小偷的纪录的吗?

都说这是个“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的时代。这不,我们公安局里就有两个联防队员,年轻的一个叫张表,是局长的亲外甥。年纪大的是老刘,是副局长的亲二叔。两人并肩而行,一路有说有笑。

突然,前面传来喊声:“抓小偷,抓小偷!”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小伙子手里拿着一个女式手提袋,头也不回地猛跑着,他身后跟着好几个人,紧追不放。

张表和老刘见势马上甩开脚步追赶小偷。

追着追着,张表忽然发现老刘跑得特别慢,于是问:“叔,你身体不舒服吗?”老刘回答:“没有呀。”张表又问:“那你为什么跑这么慢?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老刘回答说:“我不是跑不动,这叫会干,有眼色。懂吗?”“不懂。”张表回答。

正在这时,追着小偷的几个人赶上了小偷,并把小偷按倒在地上。张表和老刘也及时赶到,一起制服了小偷。然后,他们就把小偷扭送到了公安局。

忙完后,张表就问老刘:“你刚才的话还没说完,你说什么有眼色?眼色和我们当联防队员有什么关系?”

老刘把张表拉到一边,左右一看,确认无人才对张表说:“你这个年轻人,就是没经验,大叔今天教教你。我们身为联防队员,天天在街上巡逻,遇到偷窃或是抢劫之类的,那是常有的事。如果你置之不理,那就是失职,所以我们必须追捕他们。但是真的追上了小偷,逼得他狗急跳墙,拿出刀跟你比划一下,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那麻烦就大了。要是一刀被捅死倒还罢了,万一你被捅个半死不活,下辈子就得躺在床上,人还得给你接屎接尿。所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追赶小偷的时候,速度始终与小偷保持一致。这样一来,看上去我们在努力地追赶,却总是追不上。反正是做给人看的。”

“可是,小偷要是跑了怎么办?”张表问。

老刘回答,“跑了就跑了,毕竟我们追过了,尽力了,如果追不上也不怪咱们。运气好的话,遇上见义勇为的人,出手相助抓住小偷,我们就及时赶到,一起制服小偷。抓小偷的功劳自然会记在我们头上。”

张表摸着脑袋,好像有点觉悟。他想起刚来公安局的时候,领导安排他和老刘搭档。领导拍着张表的肩膀说:“小伙子,老刘是我们公安局的骄傲,曾经有108次在人民群众的协助下抓获小偷的纪录,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当时,张表对“在人民群众的协助下”这几个字没有充分的认识,而现在他终于理解了。

张表说:“叔,我明白了,这就叫‘有眼色’。”

老刘高兴地猛拍张表的肩膀:“小伙子果然悟性很高,以后就跟我混吧。”

当然,老刘教张表的东西远不止这些。

有一次,一个60岁的老大爷一时心血来潮,竟然拿了把枪去抢银行,而张表他们又恰好在附近。张表跑到老大爷的身后,边跑边喊“抓坏人,抓小偷!”要知道,张表只有24岁,要他追在那个60岁的老大爷的身后,并和他的速度保持一致,还真有难度。

没想到,老刘突然几个箭步猛追上去,一下子就把那个老大爷制服了。

“哇,老刘,今天你咋就没有眼色了呢?”张表问。

老刘不屑地回答:“嗨,就这干瘪老头儿,瘦得跟排骨似的,跟他还讲究什么眼色。”

“可是,他手里有枪啊!”

“在他后边跑了几步,我就看出来了,那是把塑料儿童玩具枪。”

张表从这件事情上看出,老刘确实是有勇有谋。张表对老刘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没想到,几天之后,老刘再次让他惊叹了一回。

那天,他们两个像往常一样在街上巡逻,正好路过老刘住的那个小区。从小区里跑出一个人来,他跑得很快,转眼就从张表和老刘的身边跑过。

这时,身后传来了喊声:“抓小偷!”从小区里跑出三个人,一边喊,一边跑。

老刘一看,认识,带头的是小区里的居委会主任,另外两个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

老刘吩咐张表:“你去追那小偷,我向居委会的人了解一下情况。”说完还叮嘱张表,“记住!要有点眼色!”“明白!”

张表追着小偷,速度始终和小偷保持一致,同时大喊着“抓小偷。”可是这个地方比较偏僻,街上的行人很少,更没有人出来帮忙抓小偷,眼看小偷就要跑掉了。

不料老刘突然从身后插上,就像刘翔一样来了个百米冲刺,很快就赶上了小偷。他和小偷扭打起来,小偷拔出刀子,威胁老刘,可是老刘临危不惧,坚持与小偷搏斗。还好,张表和另外三个居委会干部及时赶到,一同制服了小偷。可是老刘已经身负刀伤,不省人事了。

张表觉得今天的老刘,简直就像超人一样。他问居委会主任:“刚才你对老刘说了什么?他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有干劲?”

居委会主任喘着气回答:“我对老刘说……那小偷……把你们家……给偷了。”

猜你喜欢

  • 投鼠忌器的故事

    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南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南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

  • 偃旗息鼓的故事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

  • 一言九鼎的故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

  • 一挥而就的故事

    《三字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容非常丰富。自南宋到民国,经元、明、清三朝的七百余年之中,这部书一直是儿童上学的启蒙书之一,几乎家喻户晓。但对于作者,了解的人就不多了。这部书的作者是南宋学者正应麟。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正应麟任会试主考官时发现的

  • 郢书燕说的故事

    这句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

  • 海角天涯的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

  • 运斤成风的故事

    这个成语见于《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而不失容。”这个寓言故事的大意是: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这样一套

  • 借花献佛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镇,闹蝗虫闹得很厉害,所以,不管种什么植物都长得不好,加上常常有猛兽下山吃鸡鸭,让镇民感到很不安,因此释迦牟尼佛特地从天上降临人间,施展佛法收拾了蝗虫,也驯服了猛兽。镇上的人十分感谢佛祖,其中有一位穷人特地为佛祖献上一束鲜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