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眼睛只盯住别人的人,永远看不到自己

眼睛只盯住别人的人,永远看不到自己

收录日期:2025-11-21 00:55:45  热度:9℃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和当时的文学家苏轼是同一时期的人,大苏轼五岁,却晚苏轼六年中进士。两人很有缘分,曾在“皇家图书馆”做过同事。

1069年,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进行了激进的改革。沈括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是仅次于王安石的第二号人物。苏轼却与王安石意见相左,与“保守派”领袖司马光一起,组成著名的反对派。

1071年,作为反对派代表的苏轼下放到了杭州担任通判一职。当时,苏轼已经在文学方面很出名了,连皇帝的祖母都很欣赏他。沈括以“中央督察”的身份到杭州检查农田水利建设,虽然政见不同,苏轼还是把沈括当老同事、老朋友来看待。年长的沈括表面上相当和善,“与轼论旧”,把苏轼的新作抄录了一遍。但沈括一回到京城,就立即用附笺的方式,把认为是诽谤变法的诗句一一加以详细的“注释”,“发现”、“发明”这些诗句如何地居心叵测,反对“改革”,讽刺皇上,交给神宗皇帝。

不久,苏轼因为在诗文中“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而入狱,险些丧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牵连苏轼的三十多位亲友,涉及他一百多首诗词。虽然沈括不是苏轼入狱的主谋,但他是始作俑者,正应了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名太高”,鹤立鸡群中的苏轼这一只“鹤”又不工于心计,自然引起一帮人酸溜溜地嫉妒。结果,苏轼在监狱中被关押130天后被下放到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因为受到牵连以及诗案败露,出知宣州。也许是厌倦了官场上的争斗,1088年,沈括移居润州,远离官场的是是非非,将他以前购置的园地加以经营,名为“梦溪园”,在此隐居八年,写下了《梦溪笔谈》一书。

沈括的前半生眼睛只盯住别人,找别人的毛病,挑别人的刺,鸡蛋里挑骨头,迷失了自己,看似像一个十足的小人;晚年的他,心平气和,更多的是审视自己,终成《梦溪笔谈》,名垂青史。

一个人的眼睛如果只盯住别人,永远看不到自己;只有审视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挖掘出自己的价值。

猜你喜欢

  • 龙袍干尸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怀

    龙袍干尸是北京唯一一具挖掘出土的干尸,干尸的身份被确认为是清朝的一具男尸。奇怪的是,在清朝男子清一色的留发不留头当中,这个男子却留着一头明朝发型,为什么呢?2006年5月,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现场意外发掘出一具古尸,根据最初的一些信息表示,这

  • 爱的积分,是要努力去挣的

    外人看他俩,怎么都想不到这两个天差地别的男女,竟然是夫妻,而且恩爱非常。公司里年轻漂亮的女同事,总是又嫉妒又愤愤不平。“凭什么呀,那样的女人都能找到那么好的老公。”这的确是每个女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偶然的一次,我加班到晚上9点,回来的路上,看

  • 和珅的古典收藏有多少?和珅为什么要偷出皇

    在2001年的《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上,一清朝官员的名字赫然在目,即钮祜禄氏和珅。这是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贪官,其家被抄家以后竟搜出私藏的白银八亿两,完全可凭一己之力支付《马关条约》的二亿两白银,并且还能有剩余出来!抄家之时,被

  • 清朝魔术大师朱连魁生平简介 朱连魁最后的

    朱连魁是清朝时期享誉国内外的魔术大师,他被称为专为慈禧太后献艺的魔术师,看这个称号就知道,他曾专门为慈禧太后表演魔术。如果你以为他只有这点本事就太小瞧他了,他还是中国第一位去美国表演魔术的魔术师,也是第一位跟美国公司签约的中国魔术师,他的拿

  • 大小乔分别嫁给了谁?她们婚后生活幸福吗?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不止出英豪,同时也有许多美人。四大美女之貂蝉,迷人的甄姬,精国不让须眉的孙尚香,而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姐妹花大小乔。大小乔姿容出众,传闻当年曹操虎视江南,曾发誓: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

  • 《夜来香》原唱李香兰简介 李香兰是怎么死

    夜来香我为你歌唱,夜来香我为你思量。啊啊我为你歌唱,我为你思量。一曲《夜来香》,带你进入上个世纪金碧辉煌、纸醉金迷的夜上海。这首歌,大多数应该都是通过邓丽君的演唱而知道的。许多人以为《夜来香》的原唱,就是邓丽君。实际上不是的,这首歌曲是上个

  • 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简介 吕碧城最后结局?

    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又叫吕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吕碧城是秋瑾的好闺蜜好姐妹,两人合称女子双侠。秋瑾早年也用号碧城,但是她自认为自己不如吕碧城,因此才未再用此号。吕碧城头上有很多光环,中国女子教育先驱,女权运动首倡者之一,也是中国新

  • 76号特工总部创建者李士群简介 李士群是

    1938年,抗日战争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从前有恃无恐的日军受到打击。战场上的风云多变,刀戈相向是有形的。拥有强烈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军官,有信心也有毅力迎接中国军队的反攻。但是在后方,却有着中统和军统的特工人员,穿梭各地,像一把无形的刀悬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