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清朝魔术大师朱连魁生平简介 朱连魁最后的

清朝魔术大师朱连魁生平简介 朱连魁最后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17:30:01  热度:11℃

朱连魁是清朝时期享誉国内外的魔术大师,他被称为专为慈禧太后献艺的魔术师,看这个称号就知道,他曾专门为慈禧太后表演魔术。如果你以为他只有这点本事就太小瞧他了,他还是中国第一位去美国表演魔术的魔术师,也是第一位跟美国公司签约的中国魔术师,他的拿手绝活变水令人叹为观止,他发明了很多魔术道具,有的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

朱连魁的艺名叫做林福或金陵福,他出生于1854年3月11日。据说朱连魁患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他在表演时总是尽可能的少说话,时人称其为朱磕巴。

清朝时期,中国魔术也可以被称作东方戏法根本难登大雅之堂,朱连魁发明了很多高超的魔术,这才得以进入宫廷表演团队。

朱连魁的魔术是具有强烈的东方风格的中国传统戏法,1898年,朱连魁来到美国参加奥马哈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在博览会上表演了好几个月的魔术,最后他被一个美国杂技团的组织者霍普金斯上校看上了。霍普金斯上校说服了朱连魁与他签约,在美国当地参加演出,于是朱连魁便第一次在美国表演了中国戏法。

朱连魁的魔术深受观众喜爱,由此风靡全美,最后朱连魁还登上了国际魔术家协会(I.B.M)的官方刊物。

朱连魁有很多著名的魔术,比如口吐百丈、碎纸还原以及空竿钓鱼,当时朱连魁表演了一个大碗飞水,美国观众尤其喜爱这个魔术。其实就是用一块很平常的布,在一瞬间变出一只装着80磅水的大碗,观众能清楚的看到水从碗里溢出来,然后朱连魁又伸手,竟然从水里提出来一个小孩!魔术结束以后,观众席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朱连魁在每次演出结束时都会把毯子随意的扔在地上,然后他再扯着毯子的某一个角,把整张毯子抛到空中,紧接着观众们就看见地上出现了一口大缸,缸里还有活鱼,水面上飘着苹果。

朱连魁的妻子是个传统的小脚女人,当时有许多西方人对朱连魁的小脚夫人都很好奇,他们没有裹脚的习惯,见到东方小脚,显得特别感兴趣。后来,朱连魁的儿子子承父业,也学会了很多魔术以及杂技表演。

实际上,当时朱连魁与美国杂技团签约以后还发生了一段故事,那就是美国当时有排华法案,按照规定,中国魔术师朱连魁在博览会结束以后就应该被送回中国的,但是有美国投资方的帮忙,朱连魁等人就以表演艺人的身份留在了美国。朱连魁发明的变水魔术道具Foo Can,至今仍在使用。

当时有一位叫做程连苏的美国魔术师坚决要与朱连魁一较高下,程连苏喜欢穿清朝服饰,且坚称自己是中国人,一般不开口讲话。他见朱连魁名声超过了自己,便要与朱连魁比试,不过一直到最后一刻,朱连魁也没有现身,大家都认为朱连魁不敢应战。对此世人传出了各种版本,有的认为程连苏使用计谋害得朱连魁无法按时参加比试,有人认为朱连魁主动退出的。

朱连魁后来还是回到了中国,之后便再无他的消息了。

猜你喜欢

  • 人生五别

    第一别:有钱别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健康高于财富,有了健康,才拥有一切。民间顺口溜说得好:不怕赚得少,只怕死得早;留得健康在,何怕赚不来。为了健康,该出手时就出手,有钱别省。第二别:有福别等。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儿孙做马牛。要争取时间,享

  • 怀抱与泪水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一起闲谈,就聊起了哭的话题。大家都说,自从长大以来,这么多年中,除非有什么亲人离世或者极为重大的打击,极少再有哭的时候。有时,虽然很想痛快地哭一次,却也只能忍着,或者偷偷地啜泣,不让任何人知道。一个朋友最后很是感慨地说

  • 给生命一点留白

    少年时,我执迷于国画之美,嚷嚷着要学。母亲拗不过我,把我送到了百里之外的县城,参加了国画培训班。初始,我喜欢用或淡或浓的色彩把整张宣纸画满,自以为“浓妆淡抹总相宜”才是美。可老师告诉我,国画之美,在于“留白”,它可以使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浓淡

  • 英雄介绍——吕轲

    暗夜组织的修罗场内,常年被黑暗笼罩,只有唯一的入口处,有一束幽幽的亮光照进来。亮光微不可察地闪动了一下,却逃不过苍麟警惕的双眼,须臾,一阵强大的魔气弥漫开来。苍鳞是个高手,但他知道,自己并非来人的对手,尤其是,那人已化身为暗影......夜

  • 缝隙里的商机

    在日本大阪,有一个世界闻名的电子城,这里几乎汇聚了日本三分之二的手机生产厂家。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厂家都濒临倒闭的边缘,村田所在的一家小型手机厂也难逃挣扎沉浮的命运。由于妻子身患重病,一双儿女年龄幼小,一家四口的温饱都落在村田的肩上。一

  • 不要尝试去做非你

    一群动物开了一所学校。每只动物都要学一些自己一无所知的东西。于是,游泳出色的鸭子选了跑步。哦,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仍然是一位糟糕的赛跑选手,与此同时,他在游泳方面也变成了二流选手。狗是一位很棒的跑步者,但他在尝试飞翔时摔断了腿。凤头鹦鹉生来

  • 同一份试卷做两遍

    《捉妖记》这部最火的电影,打破了华语电影票房一个又一个记录,无数人试图破解这部电影的成功之道。该片制片人江志强一语道破天机:“同一份试卷做两遍,第二次一定会做到满分。”话虽简短,却值得玩味。《捉妖记》起初并不被业界看好,艰难地拍摄结束之后,

  •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幸运儿。比如,今天,她看到一篇文章《女人,还记得二十岁时的梦吗》。她转发时,写:“记得,并都实现了。”一时评论如潮,有人问她,二十岁时的梦是什么?有人说,感受如何,虚无吗?有人再确定,她是否真的实现。她想了想,二十岁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