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名人名言,谁没编过

名人名言,谁没编过

收录日期:2025-11-21 11:02:44  热度:10℃

名著缩编精华本和名人语录集,像杂食铺里卖的现成包装瓜子仁,免你花时间去读,直接剥好装好,省了嗑瓜子吐壳的功夫。这时代嘛,人们有极大的名人名言需求。大师们的语录,如有长一点的,也得砍头去尾,剩百来字,以便适应微博和签名栏。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仿佛巍如山岳的大块五花肉,还是架不住语录党,能从里面挑出许多细筋碎骨,来供给人们日常需求,当牛肉干嚼。

语录体好处,在于言简意赅。字少了不容易说全面,常是去了前因后果的断语。但断语最易哄人,且有警醒意味。而且语录体有大师声威撑腰,自然气势凌人。

我小时候上学时,老师教导,写作文常得引名人语录。名人语录像陈年火腿,味浓纯厚,身份尊贵;借味做菜,起头收尾,无不应验。然而小时候教学,价值观甚窄,只允许引用圣贤语录;孔孟可以,韩愈苏轼等也行,王阳明就得斟酌了,至于反动人物,其语录是断断引不得的。

语录不敷使用,怎么办?编。比如大家随便来个:高尔基曾经说过,粮食是穷人的命根子。列宁曾经说过,学习时投入多少,长大后会收获多少。马克思曾经说过,勤奋是幸福之源。

类似于此。老师偶尔也狐疑,但没法证伪,大体上总混得过去。有位同学最聪明,他发现了外国姓氏的组合法,于是经常来个:一位外国教育家威廉爱德华说,孩子不能溺爱。一位外国画家杰克约翰说,艺术是生活的滋养品。

那时代没网络,老师见了,半信半疑,只好胡混过去。直到有一天他编无可编,鬼使神差写了:一个外国科学家汤姆杰瑞说,欺骗是偷窃的开始

老师至此,方知中计,我自己不看《汤姆和杰瑞》,以为我家孩子也不看啊?追问前尘,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班里公开批评从此我们才知道此技。所以,现在满世界编情感寓言,然后挂个名人出处这种事,我们小学里就干得驾轻就熟了。

当然啦,风雅人编语录就不叫瞎编,而称杜撰。苏轼当年进京考试写作文,要举例时,就编了个帝尧和皋陶的故事。考官梅圣俞批卷子时有些犯愣,但又不敢擅断,不然显得自己没读过书。直到考试后,梅圣俞才问苏轼:这典故出于何书?苏轼承认是编的,然后补了句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这种手法,几乎是耍无赖了。

当然,现在名人名言出产机器已经更新换代。乔布斯、艾薇儿、盖茨、巴菲特、赫本、舒淇什么的都在担当语录制造机。虽然这时代名言造假难度甚低,但这不是坏事。这不,曾国藩的家书语录都快成人生指南了么?

猜你喜欢

  • 舒淇,天成的烂漫与懒慢

    手边恰好有一篇娱乐报道,历数中国女星十年来登上内地版《VOGUE》封面的次数,舒淇四个:一张穿高定纱裙,一张艳红礼服,一张笼着黑色面纱,一张早春面孔微微粉。标题几乎都是笃定的“魅力舒淇”。每张照片上她的目光都直视镜头,习惯与众生相照的模样。

  • 郎永淳:你是我生命的礼物

    新近从央视辞职的郎永淳,家里有一个患癌多年的太太吴萍。这个镜头上端庄,镜头下温文的男人,曾经有一段完美的婚姻。太太吴萍和他是大学同学,两个人都是班干部,经常见面,也不算一见钟情,就那么相爱了。年轻时的恋爱都差不多,总是想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 那晚我知道了天外有天

    大三时,宿舍一许姓同学教我下围棋。开始,他每次都让我九子,我总是大败,他说:“毕业前,我让你五子,你如能胜我,我就输五块大排给你。”那时穷,一个月我最多只能吃两次大排。不料,三个月后,我平手都能下赢他了,又三个月,我让他四子,照样能赢他。于

  • 刘德华的“厚脸皮”

    1982年,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喽啰的刘德华和林子祥、马斯晨、缪骞人等人一起在海南岛参加《投奔怒海》的拍摄。在拍外景戏的时候,他们经常坐在一辆敞篷的货车上赶来赶去,一路上都特别枯燥和乏味。有一次,刘德华站起来对大家说:“我唱歌给大家听好不好?”

  • 活出自己的女人

    然后我再转机到新加坡。到了新加坡之后居然24摄氏度了,在同一天里,从零下30摄氏度到24摄氏度,我脱下我的毛衣,剩下那件小外套。最后我到了印度清迈,那是一个完全的盛夏,一个超热的夏天,我终于把那件外套也脱掉,剩下一件小小的背心。我当时感觉就

  • 马克·吐温的悄悄话

    “你如果要使别人去干一件他非常想干的事,只需设法使这件事不那么容易得手。”马克·吐温以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让他成为无数读者喜欢的幽默大师。1890年春季的一天,马克·吐温应邀去参加某知名作家的家宴,同时受邀的还有20多位作家。宴会开始后,在酒

  • 罗斯福巧治贿赂

    除了廉政之外,我们还需要神智健全的政府从职人员。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商业贿赂盛行,一些大公司如铁路公司、面粉商、教材出版商设法贿赂法律的制定者、解释者和执行者,以获得政府合同、骗取优惠政策或质量认证,为自己谋取暴利。由此新闻界爆发了一场“揭黑”

  • 曾国藩道“廉”

    清朝名臣曾国藩,被政界人士奉为“官场楷模”。一生讲究“廉”。这要从曾国藩第一次被道光皇帝召见说起。那时,已是庶吉士出身的曾国藩,在翰林院实习期满后,早已囊中羞涩。由于没钱送礼,他在忐忑不安中苦等了六个月,才等到吏部的引见文书。召见的那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