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只记得我

只记得我

收录日期:2025-11-20 18:46:42  热度:14℃

公公和婆婆的婚姻是那种老式的,媒妁之言,结婚前两个人只见过一面。

他们四十多年的婚姻里,有争吵,但更多的是两人相扶相携的守护。公公是那种粗线条的,不够细心,家里的小事从来不挂在心上,两人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公公统领着一大家子,很有些威严。这些年,我发现公公只有对婆婆才有一份细心。婆婆年轻的时候唱过戏,很喜欢戏曲。VCD机刚出现的时候,价钱还很贵,节俭的公公就给婆婆买了一台。后来,公公还经常给婆婆买VCD光盘。用公公的话说就是:“你妈最迷这个,这是她的命根子。”婆婆来了兴致,还会在家里唱上一段。那时候,公公坐在一旁,闭着眼睛非常痴迷地听着,还不是用手在腿上打着拍子,有时候还跟着哼唱起来。那情景,真有些“妇唱夫随”的意思。

婆婆做菜的手艺非常好,干活也利落。过年过节,婆婆都要亲自张罗一桌好饭菜,我和嫂子帮她打下手。每次开饭前,公公都会嘱咐一句:“等你妈把菜都炒出来再开饭!”婆婆坐到桌前,嗔怪道:“菜都凉了,你们先吃啊!”公公开着玩笑说:“大厨辛苦啦!不等你怎么行。”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吃着饭,公公边吃边对婆婆的手艺赞不绝口。后来我和嫂子抢着帮婆婆做饭,婆婆会一把夺过我们手中的炒锅说:“我来吧,你爸爸爱吃我炒的菜。”我和嫂子偷偷笑她,她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们做儿女的,看着两位老人互敬互爱,心里非常高兴。可是前年,公公得了老年痴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什么也不知道了。我们都难过极了,但因为工作的原因,只能是放假时回家看他。照顾公公的重担都落到婆婆头上。

婆婆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照顾着公公。有时候,用好吃的哄哄他,他傻笑,他这辈子好像从来没这么乖过。不久,公公老年痴呆越来越厉害,开始不认人了。大家问他:“知道我是谁吗?”刚开始的时候,他胡说,把儿子说成外甥,把儿媳说成侄女。后来,他烦了,任凭谁问他:“我是谁”他连头也不抬,嘟囔一句:“爱谁谁!”

谁都不认识了,但他认识婆婆。婆婆问:“我是谁?”“孩他妈!”竟然没有一次答错。

别人和他说话,他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偏偏对婆婆的声音极为敏感。婆婆不管说什么,他都会抬起头来,很认真地听,还说东道西瞎搭腔。即使正在吃东西,听到婆婆的声音,他也会停下来,扭转身,看着婆婆。

公公的记忆已经像一台乱了程序的电脑,只有极少一部分是正常的。这极小的一部分,是属于婆婆的,婆婆为此欣慰。

一年以后,公公病情加重,瘫痪在床。婆婆每天为他擦屎擦尿,擦洗身子,耐心又细致。这样,即使是在夏天,公公身上都是干干净净的。饭,也是一口一口地喂。照顾这样一个病人,比照顾一个未满月的婴儿难百倍。为他翻一个身,就要累得满头大汗。婆婆为照顾他,倾注了全部的体力和心力。即使这样,公公的病情也没有好转的迹象。婆婆为此暗暗抹泪,见人就说他这辈子太不容易了。

很多来探望公公的亲戚都安慰婆婆说:“这下可苦了你了!”婆婆说:“我不苦,伺候他,我伺候不够!”有个亲戚忍不住说:“你真傻啊!这样太委屈你了!”婆婆说:“不委屈,你看,他现在谁都不认识,只认得我。”

只认得我!这就是婆婆不离不弃、一直坚守并且无怨无悔的理由。她认为,这是公公一生对她最重要的馈赠。

岁月如潮水,淘尽了一辈子的恩恩怨怨,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清晰地刻在记忆的岸边。所有的人和事,都成为背景,慢慢淡去,只有那个最重要的人,越来越清晰,直到永远。这就是爱吧。两位老人的一生,也没有提到过“爱”这个字眼。对公公来说,爱就是“我只认得你”;对于婆婆来说,爱就是“感激你认得我”。

只认得我!这难道不是坚守的理由吗?

猜你喜欢

  • 人生的两个视点

    经常从太空看自己,你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意义,这让我们变得谦卑和宽容。我们的两只眼睛总是在观察别人,看别的事物,除了照镜子,很少看自己。现在移开镜子,闭上你的眼睛,向内看,观察自己,看看有何收获?两维视点首先,画一根×轴,原点就是现在的

  • 人生六个坎

    人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到死亡,就那么几十个春秋。也就是那么几个“坎”,眨眼的工夫就过去了。20岁之前谈梦。人自母体分离出来,初谙世事至少要十四五年,而初谙世事并不意味着成熟,很多想法都很浪漫。所以,这个季节经常做梦,梦见自己会飞,梦见自己成为

  • 有些话穿耳而过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三岁时的一些充满童趣的奇言妙语。其中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只进不出就会装不下去。”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一些话语穿耳而过。譬如某一天,无意中听到了一些诽谤和

  • 像王者一样沉思

    过这样一种生活:摆脱激情和欲望,心灵冷静而达观。痛苦和不安只从内心生发出来,也只从心灵深处消除,而消除它们最初也许要用一年,用数个月,渐渐只用几天,甚至是一天,几个时辰。如果痛苦和不安一经生发,即告消散,就像水滴落进炽热的火炭。过这样一种生

  • 烦恼大多是自寻的

    有这样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农产品。那天的天气酷热难耐,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运送任务,以便在天黑之前返回家中。突然,农夫发现有一只小船向自己迎面快速驶来。眼看

  • 放下百分之九十九

    人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思绪也开始联翩。随着起床、刷牙、吃饭、工作,思绪比人的胳膊腿动得多也快得多。这就是人,思想从来不停。这里描述的并不限于首席执行官,适合所有的人。佛经称思绪为“念”。一念与一念之间从不停顿,如滴水注石,念念不断。如果把人的

  • 时间,从来不吭一声

    世界上最重要的财富是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计算生命长度的是时间。由此推论:时间就是生命。人的时间状态,从总体上讲,大致可分为“忙”与“闲”两种。不论高端与平民,基本上就是在“忙”与“闲”的交叉转换中度过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有情

  • 人生是一条河

    人一辈子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属于过去,一天活在现在,一天属于未来。要使人生过得充实、美满、壮丽、有意义,就要善待人生这三天。某一天,有人问伏尔泰:“工作为了什么?”伏尔泰回答:“工作使人免除三大流弊:生活乏味,胡作非为,一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