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有些话穿耳而过

有些话穿耳而过

收录日期:2025-11-20 21:33:30  热度:8℃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三岁时的一些充满童趣的奇言妙语。

其中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只进不出就会装不下去。”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一些话语穿耳而过。

譬如某一天,无意中听到了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但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实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葆有一副清醒的头脑。

对于一些冷漠无情的话,对于一些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剥夺幸福与快乐的话语,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有限得很。

愁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和轻松就少了;傲慢和骄傲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

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一些忠语箴言就会无处落脚。

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吧……

猜你喜欢

  • 鲁迅的世故

    鲁迅有个学生叫李秉中,在军队当官,想辞职不干了,写信征求鲁迅意见。鲁迅反对,认为饭碗可以跟理想分开。鲁迅回信说:“人不能不吃饭,因此即不能不做事……我看中国谋生,将日难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鲁迅居然说出“混混”这样的话,很不英雄吧?很不容

  • 达·芬奇:密码一样的人生

    1482年,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收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的来信。31岁的男子在信中列举了自己的各种才能,自称专长的领域包括桥梁与灌溉渠道的修建、军事武器与军事建筑的设计,以及绘画和雕塑。为了得到大公的聘用,他在信末还表示,可为大公的父亲塑造一座

  • 一切困难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强大

    好像是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个记者曾经问过我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也可以理解,问这个问题的人估计从来都只是在电影中了解我,觉得我就是电影中那些硬汉,身怀绝技,从精神到肉体都是天生的强大,

  • 有担当的青春更精彩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做公益是件门槛很高的事情,不仅要有足够多的金钱和时间,还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如果有人告诉你动动手指,不花一分钱就能做公益,不仅利人而且利己,你是不是会产生做公益的冲动呢?有这样的一个90后大学生,创办了一种全新的公益平台,

  • 有尊严地活着

    邱振哲是台湾街头艺人。2013年,邱振哲带着一首原创歌曲参加《中国好歌曲》比赛。演唱之后,其他3位评委并不看好他,唯有周华健对他情有独钟,大加赞赏。周华健激动地说:“我在台湾也做过街头艺人,我的演出许可证是001号。我对街头艺人的甜酸苦辣有

  • 冷门爱好可以有

    歌手张洁在舞台上穿过他制作的纸盔甲,吴昕和阿SA在节目上穿过他制作的纸裙装,他的折纸作品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折纸展,他在大学时成立了折纸工作室,靠折纸养活了自己。他,便是26岁的大男孩陈晓。这个男孩,选择的折纸爱好曾不被家人认可,如今,这一爱好

  • “借读生”的春天

    他出生时只有四斤二两,体质很差,生病是家常便饭。那时他的父母工资少得可怜,但为了增强他的体质还是毅然决定让他进体操队训练。七年时间,他的体操成绩一直在队里遥遥领先。12岁那年,他被选拔进了专业体操队。他很努力地训练,但每一次比赛都以失败收尾

  • 为国家争气

    贝时璋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自20世纪20年代起,他就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为人处世,他友好、善良;搞研究做学问,他踏实、细致。贝老一直珍藏着那些记录着德国人民友谊和母校厚爱的博士证书。在德国留学期间,德国同学亲切地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