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如何评价扬州八怪黄慎?黄慎的故事?

如何评价扬州八怪黄慎?黄慎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11-20 16:52:13  热度:9℃

黄慎是清朝著名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最开始叫黄盛,后来改名为黄慎,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

黄慎既然是扬州八怪之一,这个称号就已经能够说明,黄慎本人在书画方面造诣很高,是当时名气很大的书画家。实际上黄慎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面都有不小的成就,他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三绝。

书画家在自己的画上题诗是十分普遍的事情,所以黄慎在诗词方面成就不小,也不是难以想象。观如今后世所存黄慎书画,他的诗情韵清远,如 岩绝 ,烟凝霭积,能非凡境。

就画作方面来看,黄慎早年师从上官周,所绘大为工笔画,后来开始接触狂草。中年的时候,已经将写实工笔画的绘画变为粗笔写意,其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

从书法上,黄慎擅草书,法怀素,笔意纵横,一派潇洒不羁。

另外既然叫扬州八怪了,那么黄慎的性格中自然也就有着怪的方面。扬州八怪中的怪字并不是贬义,而是切切实实的表达。艺术家们都这样,性格亦或者是生活方式上总会与常人有所不同。黄慎与郑板桥交好,两人既然趣味相投,感情不浅,那么两人便都是追求自由,不喜拘束之人了。

黄慎晚年在离开扬州之时,郑板桥曾经作诗以赠,诗言:家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涯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外,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首诗,既肯定了黄慎住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品质,同时也毫不吝惜的夸赞了他在书画方面的专注于追求。

事实上,黄慎的确有着让人敬佩不已的钻研精神,为了提高自己的画技,废寝忘食,苦心专研。早年之时,他寄居在破面之中,苦练画技。白天的时候专注画画,夜晚没有蜡烛就借着佛灯读书,这样日以继日的努力,终于使得他的画技有了不小的提高。

黄慎在回忆自己以前的时候,曾经说过:余自十四、五岁时便学画,而时时有鹘突于胸者,仰然思,恍然悟,慨然曰:余画之不工,以余不读书之故。于是折节发愤,取毛诗、三礼、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膏以继晷,而又于昆虫草木四时推谢荣枯,历代制度衣冠礼器,细而致于夔 蛇凤,调调刁刁,罔不穷厥形状,按其性情,豁然有得于心,应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心言画矣。

从他的自述中,就可以看到黄慎为了提高自己的画技,追求更高层次的绘画水平,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也正是他这样的苦攻不辍,才能让他从一个普通的书生,成为一位名誉古今的书画名家。

黄慎为福建宁化人,他之所以能位列扬州八怪之中,便是因为他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扬州卖画,其名享誉江南。后世就流传有黄慎四上扬州的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但是却也能让人从侧面了解到这位书画名家。

黄慎刚刚到扬州之时,正是他师从上官周,小有成就之时。那个时候他的画作,多为工笔画,在追求写意的扬州并不吃香。在他愁眉不展之时,有人给他指明:工笔人物,古人画得好的甚多,人们也看习惯了,你再走这条路子,怎能出人头地呢?不妨走写意人物的路子。

黄慎听了之后,便回乡苦练写意,自觉有所进步之后,第二次来到扬州。这一次,仍然并不完美,虽然众人赞他画作不错,但是同时也有人提出,写意画上题的字太过端正,与画作不符。于是黄慎又离开扬州,开始专工草书。等到他第三次前往扬州,有人评价他的画:人物造型大胆夸张、落款笔势生动有力,只是画上只有年号,缺少诗词文章,似乎美中不足。

黄慎听见这个评价之后,当即收拾行囊离开扬州,又专研了几年的诗文,才再次回到扬州。等到他第四次来到扬州的时候,已经是诗书画三绝。每一幅画作,都受到达官贵人的热烈追捧,其名声也越来越大。

猜你喜欢

  • 马寅初的长寿之道

    勤动脑利于长寿。马老在大学读书时,就勤于钻研,因学业成绩优异被保送留学美国,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后,就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曾先后任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经济和财政委员会委员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职。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仍

  • 换马解僵局

    1174年的一天,蒙古草原上的孛儿只斤部落打了个大胜仗,夺回了大片领地和许多牲口。为了庆祝胜利,孛儿只斤部落特意举行了一场骑马比赛,看谁的马最后到达终点谁就冠军,也就是比试谁的马最慢。要说比谁的马跑得快,分分钟就能得出结果,可是要比试谁的马

  • 两个老师和一条河的约定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黎母山下,奔流着大边河。大边河上没有桥,北岸3个村庄的人们世世代代涉水出山。河之南,立着简陋的湾岭镇大墩小学。王小妹是最后一个等待校长背过河的学生。已经在水中来回走了两个多小时的王升超,显然非常疲惫了。他点燃一

  • 鲁迅评点女人穿衣

    鲁迅先生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的感觉,从他那短发、穿长裤、吸烟的形象就能看出来。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对女人的穿着有研究,你可能不相信,但那就是事实。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提到:萧红和鲁迅很熟,她天天去鲁迅家做客,对鲁迅尊称为周先生,对他的妻子许广平

  • 齐白石的洒脱和“傻硬”

    尚未成名时,身份卑微的艺术家难免会遭到外界的热讽和冷遇。清末文豪王闿运是齐白石的恩师,素有冰鉴之称,他看人没看走眼,看诗却看走眼了,齐白石的旧体诗被他哂笑为“薛蟠体”。谭延闿是民国时期的高官和有名有数的书法家,颜体字写得出神入化,他同样看走

  • 做事要明白自己的位置

    孔子的学生子路在鲁国的邵这个地方做官。当时鲁国的大权被季氏把持在手里,季氏想在子路管辖的邵这个地方用五个月的时间开通一条运河,这对老百姓来说,太苛刻了,工期短,任务重,又不给足够的工钱,老百姓对此心生怨恨,敢怒不敢言,消极对抗,因此工程进展

  • 教育的目的

    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1904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学。有一次,在学校的课程表上,顾维钧发现,竟然有一门必修的课程矿物学,顾维钧以为是学校教务处弄错了,学外交专业的学生没必要去学枯燥无味的矿物学,这不是浪费时间、浪

  • 闾丘露薇:战地“玫瑰”学做合格母亲

    人人都说我是战地“玫瑰”,是的,当我站在战争的硝烟中时,我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美丽最性感的女人。但是,更多的时候,站在都市的车水马龙中,我只是一位最平实、最普通,也最幸福的妈妈。“失踪的母亲”:纠结源于母亲在闾丘露薇4岁时,母亲带着衣物细软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