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齐白石的洒脱和“傻硬”

齐白石的洒脱和“傻硬”

收录日期:2025-11-21 09:01:14  热度:8℃

尚未成名时,身份卑微的艺术家难免会遭到外界的热讽和冷遇。清末文豪王闿运是齐白石的恩师,素有冰鉴之称,他看人没看走眼,看诗却看走眼了,齐白石的旧体诗被他哂笑为“薛蟠体”。谭延闿是民国时期的高官和有名有数的书法家,颜体字写得出神入化,他同样看走了眼,居然听信一位丁拔贡的胡说(“齐氏刀法太懒”),干出焚琴煮鹤的蠢事,将齐白石镌刻的十余方藏书印磨平。齐白石的心理承受能力令人佩服,面对外界的贬损,他能做到八方吹不动。他说:“画好不好,诗通不通,谁比谁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评,何必争此一日短长,显得气度不广。”他借物言志,《题棕树》一诗妙句传神:“任君无厌千回剥,转觉临风遍体轻。”齐白石心胸豁达,性情洒脱,唯其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齐白石一生俭朴,于银钱事不肯轻信旁人,他总疑心这世间牛头马面无所不在。王森然在《齐璜先生评传》中揭秘:“因为人少鬼多,所以处世对人,(齐白石)总不放心。即家中一切琐务,亦由其自己处理,甚至对油盐酱醋茶叶米面,自己经营,菜蔬劈柴笔墨纸张,自己购买,门窗箱柜钥匙,自己管理。此种生活之烦苦,在他人以为可厌恶,在先生以为有趣味。”然而齐白石的精明确实有限,骗子的额头又没黥字,自然防不胜防,他受骗上当不止一次两次。曾有人找上门来,主动提出帮他在香港卖画,三言两语就轻而易举地哄走了他亲笔订下的润格,他很开心,殊不知那人更开心,回去正好借此公开地卖假画。李苦祥先生曾撰文《忆恩师白石翁二三事》,狠揭过一回“短”:“齐老师对于艺术之外的事都很‘傻’,常爱人骗。那时因国家动荡,钞票骤然变成废纸乃是常事,齐老师不知丢了多少血汗钱,才想到要买黄金。他不瞒我,让我看买来的黄金,我很吃惊:‘金子还有绿色的吗?’老师明知又吃了亏,还不敢声张,生怕惹祸。真是哑巴吃黄连,苦在肚里。”

艺术家本就异常天真,心如赤子,不谙世事,倒也不足为奇。有一回,外宾参观白石老人现场作画,一个个欢笑着叽里咕噜地赞美了一通,他却不高兴,不为别的,就为洋人没翘大拇指!

猜你喜欢

  • 素女化雁

    素女化雁在古代的山村里,有一位名叫小霜的年轻女子,她清丽秀雅、善良温柔,深受村民们的喜爱。然而,小霜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她只能靠种田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生活。某个春天的清晨,小霜在上山采摘草药时,无意间发现

  • 帝尧牧马

    帝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被誉为先民时代的伟大统治者。他在位时,曾有一次牧马经历,这个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相传在帝尧盛世的时候,国家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就在这个繁荣的时期,国家内外却暗流涌动,政治风波也在悄然酝酿着。帝尧深

  • 花姑子

    花姑子坐在小村庄的山坡上。她是一个身穿青色长袍的女子,长发披肩,眉宇间透着几分清秀的气质。每天清晨,她都会在村庄里穿行,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她擅长植物医药,并且拥有独特的治疗能力。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花姑子”。花姑子年轻的时候,曾

  • 盂兰盆节的由来

    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既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承载着人们对故亲的思念和怀念之情。那么,盂兰盆节的由来到底是什么呢?据史书记载,盂兰盆节最早起源于佛教的传统。传说在佛陀早期的一次开示中,有位高僧问及如何度化与自己有

  • 良心,最宝贵人性

    良心,是人类最宝贵的人性特征之一。它指引我们区分善恶、正义与非正义,让我们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道德的判断。然而,在这个充满着复杂利益和道德困境的世界中,良心有时会被忽视或抑制,但它仍然悄然存在,并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心,顾

  • 独守这份平淡

    独守这份平淡在这喧嚣、忙碌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追求着刺激、激情和变化。然而,有时候在平淡中也能发现一种独特的美感。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生活中的平凡之处,却忽略了它们所蕴含的深意。生活中的平淡就像一张稳定的底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空间,让我们可

  • 沉静,聆听阳光

    沉静,聆听阳光在一个宁静的小镇,有一座宽阔而美丽的花园。这片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朵,绽放出绚烂多彩的颜色,美不胜收。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洒满整个花园,光芒照耀在花朵上,如同给予了它们生命的能量。花园的一角,有一棵高大的柳树。它有着宽阔的

  • 感悟--挫败

    这是一个关于挫败与感悟的故事。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败。挫败,如同翻滚的石子,时而挡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时而摔在我们的脚下,让我们感到疼痛和难过。然而,即使面对种种困难和失败,我们也不应放弃追逐梦想的勇气和决心。曾经有一位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