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药用植物害虫柑桔凤蝶

药用植物害虫柑桔凤蝶

药用植物害虫柑桔凤蝶

学名

Papilio xuthus Linnaeus鳞翅目,凤蝶科。别名桔凤蝶、黄菠萝凤蝶、黄聚凤蝶等。分布除新疆未见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

寄主

吴茱萸、佛手、积壳、花椒、山椒、柑桔、黄梁、黄菠萝等药用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食芽、叶,初龄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柄。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

形态特征

成虫有春型和夏型两种。春型体长21—24mm,翅展69—75mm;夏型体长27—30mm,翅展91—105mm。雌略大于雄,色彩不如雄艳,两型翅上斑纹相似,体淡黄绿至暗黄,体背中央有黑色纵带,两侧黄白色。前翅黑色近三角形,近外缘有8黄色月牙斑,翅中央从前缘至后缘有8个由小渐大的黄斑,中室基半部有4条放射状黄色纵纹,端半部有2个黄色新月斑。后翅黑色;近外缘有6个新月形黄斑,基部有8个黄斑;臀角处有1橙黄色圆斑,斑中心为1黑点,有尾突。卵 近球形,直径1.2—1.5mm,初黄色,后变深黄,孵化前紫灰至黑色。幼虫 体长45mm左右,黄绿色,后胸背两侧有眼斑,后胸和第1腹节间有蓝黑色带状斑,腹部4节和5节两侧各有1条蓝黑色斜纹分别延伸至5节和6节背面相交,各体节气门下线处各有1白斑。臭腺角橙黄色。1龄幼虫黑色,刺毛多;2—4龄幼虫黑褐色,有白色斜带纹,虫体似鸟粪,体上肉状突起较多。蛹体长29—32mm,鲜绿色,有褐点,体色常随环境而变化。中胸背突起较长而尖锐,头顶角状突起中间凹入较深。黄绿色,后胸背两侧有眼斑,后胸和第1腹节间 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年生3代,江西4代,福建、台湾5—6代,以蛹在枝上、叶背等隐蔽处越冬。浙江黄岩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5—6月,第1代7—8月,第2代9—10月,以第3代蛹越冬。广东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3—4月,第l代4月下旬至5月,第2代5月下旬至6月,第3代6月下旬至7月,第4代8—9月,第5代10—11月,以第6代蛹越冬。成虫白天活动,善于飞翔,中午至黄昏前活动最盛,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嫩芽上和叶背,卵期约7天。幼虫孵化后先食卵壳,然后食害芽和嫩叶及成叶,共5龄,老熟后多在隐蔽处吐丝作垫,以臀足趾钩抓住丝垫,然后吐丝在胸腹间环绕成带,缠在枝干等物上化蛹(此蛹称缢蛹)越 冬。天敌有凤蝶金小蜂和广大腿小蜂等。

防治方法

(1)捕杀幼虫和蛹。(2)保护和引放天敌。为保护天敌可将蛹放在纱笼里置于园内,寄生蜂羽化后飞出再行寄生。(3)药剂防治。可用每克300亿孢子青虫菌粉剂1000一2000倍液或40%敌·马乳油1500倍液、4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80%敌敌畏或50%杀螟松或马拉硫磷乳油等1000—1500倍液,于幼虫龄期喷洒。

猜你喜欢

  • 自拟方治湿疹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

  • 表里两解治内热

    蒋玉清 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68岁。201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热明显,脸红发热,纳可,心烦,汗出恶风,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无力,舌红苔白干,脉数。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两解二阳。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晒

  • 滋肝肾愈中风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储菊花,女,74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晨起即感右侧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口眼歪邪,口角流涎,继之见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酸痛,卧床不起,舌苔薄白,脉象弦细。证由血虚气弱,络脉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

  • 自拟方治慢性盆腔炎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慢性盆腔炎常伴发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在临床治疗中,宜疏导调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笔者在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收到良好效果。方剂组成:柴胡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克,红

  • 龙胆泻肝汤治酒毒性阳痿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任某,40岁,农民工。2009年9月10日初诊,在外打工两年,常干重活累活,平素以酒解困,渐致性欲淡漠,阳事举而不坚,或不能完全勃起,时或头晕。回家与妻子圆房很不如意,自行购买雄狮丸、男宝、回春丹等强壮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