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最佳靶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最佳靶点.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几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存在共同不足,如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往往又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10%以上,同时还诱发传导阻滞和药源性心衰,且对某些顽固性心律失常无效。

建国以来,我国曾大量筛选抗心律失常中药,先后发现数百种中药单体和复合物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如苦参碱、小檗碱、小檗胺、粉防己碱、黄杨碱、青蒿素、心律齐、心泰平等,但为什么中药抗心律失常疗效有限?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室杨宝峰教授等人近20年来对中药单体和复合物进行研究,并与奎尼丁、利多卡因等西药比较,结果发现中药效能、效价低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弱于西药之故。

杨宝峰教授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假说”,他认为:“在心律失常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通道,称之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最佳靶点。换言之,一个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对最佳靶点有作用,且至少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通道有作用。”

为验证上述假说,杨宝峰教授等人在动物模型上研究表明,胺碘酮等西药对以上靶点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故临床疗效较好;但奎尼丁等药物由于对某一作用靶点抑制过强,则易致心律失常,诱发长Q-T间期综合征,所以毒副作用较强。心律宁、心律齐、心泰平对上述最佳靶点作用较弱,故抗心律失常作用不强。而小檗碱、苦参碱、小檗胺对以上最佳靶点作用效能、效价均低于胺碘酮等西药。这就解释了中药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何弱于西药。由此可见,要想研制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就应寻求走联合用药或作用于不同靶点的单体配伍应用的途径。

猜你喜欢

  • 补脾胃的中药方子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