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柳宝诒与致和堂

柳宝诒与致和堂

黄炜 江阴市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

柳宝诒(1842年~1901年),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江苏江阴周庄镇东街人,晚清名医。据《江阴县志》称:“其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苏常一带,妇孺皆知。”

柳宝诒出身清贫,从小手不释卷,博览群书,所读以经史子集为主,旁及历代医学。清同治四年(1865年)考中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京师行医,士大夫们前来就医,常常妙手回春。后来,柳宝诒看到清延政治腐败,便离开仕途,返回家乡,钻研医道。由于他医术精湛,前来求医问药者应接不暇。先生对贫苦百姓前来就诊,不仅悉心诊疗,而且不收诊金还奉送药物。诊室内设有木质钱箱,病家投数十小钱或银币数角,从不论多寡,亦不设人监视。先生对患者诊疗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必使痊愈而后快,一生以救人疾苦为己任,先生认真负责之态度可窥见一斑矣。在治病之余,柳宝诒还著书立说,传道受业。柳氏一生医著颇丰,著有《素问说意》、《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案》、《惜余医话》等医籍。其中《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他的《惜余医案》成为当时江南中医界重要的参考书,可谓人手一册。他培养了上百名学生,分布在江浙一带。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柳宝诒在周庄东街开设柳致和堂药店;1894年,又在江阴城东大街开设“柳致和堂”分店。他在《致和堂跋》中说:“万物所藉以生养者,太和元气也。天时人事,或失其和则病矣。医药者,将以调其不和者,俾得致其和也。”所以将店号取名“致和”。致和者,致力于医,饮之太和也。先生存心济世,普救病患,积毕生之经验,丸散膏丹,按症试服,奏效如神。为方便百姓购药,柳氏特将致和堂所备丸散膏丹分门列目,对各方的中药炮制、配伍、治病之理等进行评释,汇编成《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一册,于清光绪四年木刻印行,扉页由晚清大文学家——俞樾亲笔题字。柳致和堂著名的秘制柳氏圣济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保赤金丹等尤有特殊之功效,远近采购,闻名遐迩。柳致和堂炮制的加皮酒、玫瑰酒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由于柳宝诒医术高明,济世有方,“柳致和堂”盛极一时,在中医药界“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中有致和堂”之誉。致和堂于1995年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2008年再度通过国家商务部的“中华老字号“审批。2010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致和堂因其中药材地道、质量上把关严格、药师审方细致、严谨、服务态度和蔼,为江阴及周边城市市民所称道,每天前来抓药者络绎不绝。

猜你喜欢

  • 针对胃癌晚期有哪些治疗的方法?

    胃癌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病率,我们应该掌握有关于胃癌晚期的治疗。由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根治性差,预后也较差,对于体质弱,有转移的晚期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多不做考虑。虽然消化道外

  • 大剂量叶酸可预防胃癌

    一项研究获得重大发现:每天服用大剂量的叶酸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在最新出版的世界著名的权威性胃肠病学杂志《Gut》上发表。叶酸是一种存在于柑桔类和绿叶植物中的维生素B,公认缺乏叶酸可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但人们尚不清楚大

  • 胃癌的护理要点与预后转归

    【护理要点】首先患者应有一个清新、温馨的生活环境,忌喧哗、躁扰;家属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感思想交流,不应歧视、冷漠患者,及时发现和排除患者各种烦忧。帮助患者戒除烟酒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患者的饮食应有规律,宜清香可口,富于均衡营养又易于消化。

  • 胃癌患者心理护理

    专家指出,肿瘤病人有4种常见心理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对于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与康复的信心意义重大。角色紊乱一个人得了病,就迫使他由一个常态社会角色转换成病人的角色。他需要停止平时担任的工作,不能照顾家庭,反而需要亲人照顾自己。专家介绍

  • 胃癌的辨证论治与单方验方

    1、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主症:胃脘胀满疼痛,窜至两胁,或嗳气、泛酸、呃逆、胸胁苦满,纳呆。舌质淡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