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坐骨神经痛中药方剂

坐骨神经痛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周天寒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广振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冲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出处】李述文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蛇蝎汤。

【组成】乌梢蛇10克,炒地龙10克,僵蚕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毫升,每日1剂。

【出处】王健民方。

中药处方(七)

【辨证】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广里方。

中药处方(八)

【辨证】寒热瘀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10-15克,独活10-15克,土鳖虫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宋新家方。

中药处方(九)

【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处】章次公方。

中药处方(十)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正仿方。

中药处方(十一)

【辨证】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志斌方。

中药处方(十二)

【辨证】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方名】当归回逆汤。

【组成】全当归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细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独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龙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条,防己10克,川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绍裘方。

中药处方(十三)

【辨证】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乌汤。

【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祝汉臣方。

中药处方(十四)

【辨证】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方名】加减阳和汤。

【组成】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尚尔寿方。

中药处方(十五)

【辨证】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玉明方

猜你喜欢

  •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望诊里面啊,望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发光的,明亮的,那是精气神好的表现。失神的人啊,目光呆滞,眼睛浑浊。所以有句话叫做,藏于内者曰精,发于外者曰神。就是说精保养得好,就好像我们平时不着急,不发怒,不乱

  • 疑心病需要心理疏导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成天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病,从心脏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脑,到五脏六腑,特别怀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检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换医生,换医院,做更多的检查。这个疑心病,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

  • 合理的健康饮食很重要

    我不建议大家过度节食减肥,或者单一的饮食减肥,黄帝内经里面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体呢就会因为气血耗竭而终结,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很重要的。

  • 晒太阳要多晒背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

  • 汗法适用于什么证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