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去湿气的小妙招

去湿气的小妙招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人体的五脏中,脾性湿为太阴,阴气最盛则脾气充盛,体内湿气也会正常的运行,不会出现湿气停滞在体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脾气亏虚,湿气无法运化停滞体内便会形成内湿,聚为湿病。长此以往呢,患者体内的湿血开始泛滥,又因为脾虚无法运,湿邪困於体内,患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痰多、舌苔厚、两边有齿痕、便溏、腹痛、腹胀、头晕、四肢乏力、面色暗沉、虚胖等等的症状。

由此可见,想要祛除湿气健脾才是关键。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方子,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名为(泽泻汤),是由白术、泽泻两味中药所组成,白术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而泽泻味甘性寒,入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补阴益气的功效。两味中药一补一疏。白术将脾气补回,泽泻将水湿排出体外,共同起到健脾祛湿这样的功效。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想要有效的祛除湿气,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饮食上,像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也节制食用,在生活作息上尽量少熬夜,做到作息规律。只有我们真正的在日常做好养护,我们的湿才能越来越少,脾才会越来越健康。

猜你喜欢

  • 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痛经药膳方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