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戴星草

戴星草

拼音注音Dài Xīnɡ Cǎo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戴星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eranthus africanus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间、荒地或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戴星草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被毛或无毛,有分枝;茎直立或斜升,茎和枝有3条明显的翅。叶互生;茎下部叶狭倒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5-9cm,宽2-3.2cm,基部渐狭,沿茎下延成阔翅,边缘有疏离细齿,先端钝、浑圆或稀有近短尖,两面被疏短柔毛或有时脱毛,中脉在下面微凸起,侧脉约5对,不明显;中部叶倒披针形或狭倒披针形,稀椭圆形,长2-4cm,宽0.6-2cm;向上叶渐小。头状花序,多数,常密集成椭圆状至球状,长7-15mm,径7-12mm,浅白色或绿色,单生于枝顶;总苞片2层,约6-9个,外层长圆状披针形,长3-3.5mm,先端细尖,背面常有腺点,内层较狭,长约3.5mm,先端浑圆或截平,通常啮齿状,无毛;雌花20-22个,长约3mm,花细管状;两性花1个或2-3个,长3-3.5mm,花冠钟状,有腺点,檐部5裂。瘦果,圆柱形,有4棱,长0.8-1mm,被短柔毛。花期12月至翌年5月。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健胃;止痛;利尿。主消化不良;胃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荜茇

    《中国药典》:荜茇拼音注音Bì Bá别名荜拔、鼠尾英文名FRUCTUS PIPERIS LONGI来源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由

  • 荜茇根

    《中药大辞典》:荜茇根拼音注音Bì Bá Gēn别名荜拨没(《本草拾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根。化学成分根含胡椒碱、荜茇明碱、荜茇明宁碱。茎含荜茇明碱。药理作用荜茇明碱有明显降低狗血压的作用,阿托品及抗组织胺药对其降压作

  • 荸荠

    《全国中草药汇编》:荸荠拼音注音Bí Jì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来源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E. tuberosa Ro

  • 菝葜

    《全国中草药汇编》:菝葜拼音注音Bá Qiā别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根状茎。其叶也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用盐水浸泡数小时后蒸熟,晒干。夏季采叶,晒干。性

  • 菝葜叶

    《中药大辞典》:菝葜叶拼音注音Bá Qiā Yè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菝葜“条。化学成分叶含芸香甙。性味《履巉岩本草》:“温,无毒。“功能主治治风肿,疮疖,肿毒,臁疮,烫伤。①《日华子本草》:“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