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推理辨证治舌痛

推理辨证治舌痛

徐春丽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冯文全 山西中医学院

教材中的辨证用方是标准和规范的,临证中的辨证用方是鲜活和灵动的。跟随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抄方,每每能体会到临证辨证用方的艺术性,举例如下。

杨某,男,29岁。2010年9月11日初诊。主诉舌心疼痛3天,无明显诱因,余无不适,纳可,便调。舌质暗红,舌苔白,舌心未见异常,脉弦缓。证属心脾湿阻火郁,治以清心脾、散郁火为法,方用泻黄散合导赤散加减。处方:藿香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竹叶10克,生甘草3克。4剂,水冲服(用免煎剂),日1剂,分2次服。药后痊愈。

按:该患者表现为舌心疼痛,无明显诱因,也无其他任何伴随症状,舌象、脉象似乎也不具备典型特异性。如果从直接的辨脉证来看,几乎无证可辨,类似病例在临证中并非少见。高建忠临证,特别重视方证对应,但在辨别方证时,又特别重视理论的推导。理论上讲,从官窍与五脏对应看,舌属心;从舌与五脏对应看,舌心属脾。患者舌心疼痛,首先考虑心脾病变。舌质暗红,倾向于热;舌苔白,倾向于湿。把心、脾与热、湿搁在一起考虑,可以辨为脾湿心火。该患者舌苔偏白,比薄白稍多点,但还没到腻的程度,脉象弦缓,正常人也会出现该舌象、脉象,即看到这种舌象、脉象,不知道该病人有舌痛症状时,会当作正常的舌、脉。然而从病理上看,这种舌象在有症状时会作为辨证参考的依据,可以辨为脾湿心火。在临床上,对于舌象、脉象,正常有其诊断的作用,异常也有其诊断的作用。本案中,脉象没有典型的脾湿和心火脉象,但反过来,脉象也没有从反面反对辨为脾湿心火,这对辨证也是有用的。

泻黄散和导赤散两方都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也都是脏腑辨证论治下的产物。泻黄散组成:“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钱,防风四两”。治疗脾热弄舌。后人扩大其用,治疗脾胃伏火所致诸症。原方剂量比较特殊,防风量最大,有认为重用防风者,是为发脾中之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也(小儿心、肝常有余)。高建忠将该方的剂量比例适当调整,重用清热泻火之品,稍佐辛散之防风,配以藿香,常用来治疗中上焦湿热郁火病证。本案中,高建忠在调整剂量的同时,对药物进行了加减,即因其有溏便之嫌,减去栀子、石膏,加用了黄芩、黄连取其苦燥。导赤散原方:“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用治小儿“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切牙,皆心热也。”钱乙制此方乃为小儿病证而设,由于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治疗小儿热证需时刻顾护正气,免用苦寒伤伐之品,也需顾护阴液,加用生地黄,清心利水而不伤阴碍胃,颇得儿科制方之要领。本患者为成人,没有明显伤阴,故去生地而用黄连。木通使用有诸多讲究,高建忠常去而不用。

学习本案,体会有三:一是辨证之巧,于无证中据理辨出;二是选方之妙,两方相合恰与证相对;三是用药之精,两方加减,药仅六味。此种用药的讲究,学自于易水学派。

猜你喜欢

  • 川贝母怎么吃效果好?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川贝母被使用的历史悠久,且疗效卓著,驰名中外。是药就有其偏药性,川贝母的副作用自然也是一大问题。作为具有清热润肺的草药,川贝母也时常被应用在日常美食中,关于川贝母的吃法,吃货们可是各自有“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

  • 蛇莓和黄药子的区别在哪里?

    中药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几乎经常可见,在我们平常家里也会出现中药,因为很多人都用中药调理身体,所以当你食用一种中药时,你应该要对此有所了解,蛇莓和黄药子都是中药食材,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蛇莓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

  • 黄药子和何首乌的区别

    当前社会下人们普遍都很注重于中药食补之类的东西,药材吃的种类多种多样,各种要吃、要喝的东西也是相当的讲究的,什么吃的饭要是五谷中的粗粮,但是自己去购买药材最好都了解下,有助于消化的很多药材都有着其自身的别名,去买药材不知道的话,很容易闹出笑

  • 海藻功效与作用

    海藻中含有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其中不少是二十碳五烯酸,对防治动脉硬化及脑血栓形成十分有益,而且这些脂肪酸在所有的海藻中均含有,含量较多者,可占脂肪酸的15%~20%。海藻中含有较丰富的海藻多糖,从中提取的海藻淀粉硫酸脂,具有降

  • 海藻糖有哪些用法作用?

    海藻糖,这种糖类在21世纪初被人发现,然后才将海藻糖运用到医疗当中,海藻糖中有非常多的微量元素,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以糖苷键构成的非还原性糖,有3种异构体即海藻糖、异海藻糖和新海藻糖,并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科学家们发现,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