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大师冉雪峰的办学路

中医大师冉雪峰的办学路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冉雪峰(1879~1963年)先生仙逝已近50年了,他的医疗经验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依然在泽济后世,为人称道。先生一生学习刻苦,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教育发展,更热爱着毕生所从事的中医事业,尤其是中医教育事业。

搓木取暖,青灯夜读

冉雪峰名敬典,字剑虹,别号恨生,出生于四川省巫山县(今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冉父作楫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承袭世医业。其教子甚严,先生少时读书伊始,冉父即令其兼背诵中医启蒙书籍。12岁时冉雪峰在巫山县城水府庙就读。冉雪峰学习认真刻苦,每天白日学习不辍,晚上陪伴古庙青灯夜读,每至鸡鸣,深得私塾先生干二老爷的赏识。老师怜其家贫,免收学费,并时有赠与。冉雪峰矢志不移,刻苦求学之精神,当为后学者之楷模。

情系桑梓,捐资助学

冉雪峰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抗日战争时,沦陷区学校、机关纷纷内迁入川,难民纷至沓来,给内地青年读书带来困难。当时县政府为解决青年就读问题,拟自办中学,成立巫山县立中学筹备委员会,其办学经费来源,除多数由当时战费总处及各单位捐助外,尚有私人捐款。其中,冉雪峰慷慨解囊,捐现款1.6万元,占建校总额的八分之一强。学校建成以后,建筑校舍尚差款若干。其所差款项由“冉雪峰先生所捐东城外房屋一院,觅主出售,以资弥补”。

发扬国粹,造就真材

冉雪峰1903年到湖北武昌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受聘武昌医馆教习,后继任馆长。1917年起,专研医学,悬壶济世。1923年,虚心地向张锡纯询问创建医学堂规则,张锡纯回复,“雪峰仁兄雅鉴:为建医校,殷殷驰书下问,足见提倡医学之深心也。我兄医界国手,负时众望,当广搜群籍撷其精,参以西学择其粹,独出见解,发古之所未发,补中西所未备,撰为医学新讲义,以教育生徒,诚千古之慧业也,济世之仁术也,岂不美哉。”

冉雪峰创办“湖北中医专门学校”,任校长,冀以“发扬国粹,造就真材”,并设临时医院送诊施药,方便了贫苦群众,学生有了实习基地。1925年,伪北京政府教育部不许中医学校加入教育系统,冉雪峰联合山西中医学校教育长杨百诚、赵意空,据理力争,中医学校能够加入教育系统,“皆先生之力”。1929年至1937年,冉雪峰历充汉口卫生局考试中医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府检定中医委员会委员,并参与主持了数届中医考试。

1929年2月,国民党政府伪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旧医扫除卫生事业障碍案”,其中有废止中医学校。冉雪峰率武汉中医药界名流组成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同时在《大公报》上激扬文字,据理驳斥余云岫之《灵素商兑》,并与张锡纯结成南北联盟,反对国民党政府扼杀中医事业的反动行径。

1955年,冉雪峰任重庆市中医进修学校校长,著有《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冉雪峰年逾古稀,为了中医事业后继有人,仍然夜以继日工作,亲自上堂授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中医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教材修订工作做出了贡献。是年11月底,冉雪峰奉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工作。冉雪峰一生桃李满天下,其中熊济川、宦世安、龚去非、陈可冀、冉小峰等一代名医均为先生高足,并形成了有独特学术风格之冉派医学体系。(李勇华 饶家济 王席国 刘干华)

猜你喜欢

  • 针对胃癌晚期有哪些治疗的方法?

    胃癌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病率,我们应该掌握有关于胃癌晚期的治疗。由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根治性差,预后也较差,对于体质弱,有转移的晚期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多不做考虑。虽然消化道外

  • 大剂量叶酸可预防胃癌

    一项研究获得重大发现:每天服用大剂量的叶酸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在最新出版的世界著名的权威性胃肠病学杂志《Gut》上发表。叶酸是一种存在于柑桔类和绿叶植物中的维生素B,公认缺乏叶酸可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但人们尚不清楚大

  • 胃癌的护理要点与预后转归

    【护理要点】首先患者应有一个清新、温馨的生活环境,忌喧哗、躁扰;家属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感思想交流,不应歧视、冷漠患者,及时发现和排除患者各种烦忧。帮助患者戒除烟酒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患者的饮食应有规律,宜清香可口,富于均衡营养又易于消化。

  • 胃癌患者心理护理

    专家指出,肿瘤病人有4种常见心理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对于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与康复的信心意义重大。角色紊乱一个人得了病,就迫使他由一个常态社会角色转换成病人的角色。他需要停止平时担任的工作,不能照顾家庭,反而需要亲人照顾自己。专家介绍

  • 胃癌的辨证论治与单方验方

    1、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主症:胃脘胀满疼痛,窜至两胁,或嗳气、泛酸、呃逆、胸胁苦满,纳呆。舌质淡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