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是药三分毒——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主任药师赵仲坤教授

是药三分毒——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主任药师赵仲坤教授

是药三分毒

——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主任药师赵仲坤教授

2003年11月17日

目前,临床使用中药和中西药合用已相当普遍。某大医院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资料显示: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的品种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不少患者,甚至少数医生错误地认为中药无任何毒副作用,从而导致中药使用不合理,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的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中国药学会理事、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药师赵仲坤教授介绍:何首乌、蜈蚣、苍耳子、壮骨关节丸、克银丸、消银丸、消癣宁、天麻丸、消咳喘、大活络丸、华陀再造丸、养阴清肺糖浆等均可引起肝脏损害,临床表现为乏力、发热、皮肤瘙痒、皮疹、纳差、肝功能异常、黄疸、胆汁瘀积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出血、昏迷乃至死亡。银杏叶的提取物、金纳多注射液、云南灯盏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复方丹参针、鱼腥草针、牡蛎、水蛭、桑寄生、酸枣仁、茯苓、丹参、三七、绞股蓝等可致全身皮肤红疹、瘙痒、肿胀、寒颤高热、头昏、胸闷、关节疼痛等过敏反应。心脉宁片、猪苓多糖、五味子糖浆、康妇消炎栓、消肿片、葫芦素、月见草油胶丸、补骨脂酊等可致头昏、头痛、耳鸣、弥漫性红疹、寒战、胸闷、心悸、呼吸急促、休克等症状。雷公滕多甙、海马、麝香、蜈蚣、草乌、天麻、朱砂、强力痔根断、蚂蚁丸、喜树碱、腹蛇抗栓酶等可引起肾脏损害,产生蛋白尿、管型尿、血尿、腹痛、腹泻、浮肿、窦性心动过速等症状。川乌、草乌、山慈姑、罂粟壳、红茴香根皮、山豆根、胡蔓滕、益母草、雄黄、硫磺等可致皮肤潮红、心烦不宁、呕血,并伴恶寒、发热、腹痛、腹泻、腰痛、尿频、尿痛、血尿,抽搐、昏迷、呼吸衰竭、心律不齐、肾功能损害等。此外,如果过量使用中药,会很容易发生毒性反应,如巴豆常用量可通便去积,过量使用则会水泻不止,有生命危险;白果含有微量氢氰酸,服用过量会出现惊厥、抽搐、肢体强直、皮 肤青紫、瞳孔散大,甚至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有人服用人参、甘草后导致胃部胀满,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等。中药木通含有的马兜铃酸可损害人体肾小管及肾间质,引起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坏死,出现肾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并有致癌作用。小柴胡汤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及黄疸。中药双黄连粉针可致过敏、高热、白细胞减少等症状。蝉蜕可引起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并可伴腹胀、肠鸣等。番泻叶可致癫痫样发作,突然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呼之不应等症。川芎会产生剧烈头痛、呕吐。过量服用胖大海、三黄片可致小腹胀痛、血尿等症状。长期服用甘草合剂可导致低血钾症。柴胡针与安痛定针混合肌注可致过敏性休克。六神丸、复方丹参注射液可致药热反应等。

赵仲坤教授强调指出:在服用中药时,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预防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是吃药应遵照医嘱,同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机体状况等因素来选择中药,并控制好剂量、剂型及服法,切勿滥用中药。对于孕妇、老弱者、儿童及过敏体质者,特别是对中药或植物花粉过敏者,以及家族中有变态反应史者,在服用中药或中成药时要更加注意和谨慎。

猜你喜欢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与范铁兵同志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

  • 药对证,虽剧但服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丁萸散敷脐治婴幼儿泄泻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