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药对证,虽剧但服

药对证,虽剧但服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

笔者在临证中常遇到此类病例,如李某,女,28岁,因外感风寒,干咳不止,经输液,中药治疗无效,缠绵近两月无效,阅前医治疗诸方,西医皆以消炎对症治疗,中药皆治以祛风散寒,宣肺清热,敛肺止咳,治疗用药符合病情,然先后服药30余剂罔效,症见干咳无痰,动则气促胸闷,舌燥苔薄白,脉小数。该患者虽因风寒而起病,然几经治疗无鼻塞畏寒,表证已无,所服之药皆以祛风散寒,使病机由风寒袭肺转化成燥邪伤肺。肖正安曰:“凡是咳嗽,都是有痰,无痰不作咳,不过痰有多少,清稀黏稠而已。”治以润肺祛痰,处方:川贝母10克,冬瓜仁15克,麦冬10克,炒莱菔子15克,霜桑叶15克,苦桔梗8克。3剂,水煎服。

笔者思辨证用药无误,三五剂应可痊愈。不料患者一剂服完,诉咳嗽加剧致使夜不能寐,伴呕吐多痰,后两剂不愿再服,笔者几经解释,患者同意试着再服,然第二剂服完,咳嗽好转,夜得以寐,无呕吐,服完第三剂病已十去七八,续拟原方3剂善后。3天后随访病已痊愈。

药对证而症状加剧,在临证中并不少见,如治疗外感时,用药后表证减轻而里证加重,乃外邪由表入里,治疗宜透邪达表,则表证加剧,而里证减轻,虽表证加剧,此乃医者之功,病家不知,为医者不可不知,反之则为医者之误。药对证而症状加剧,特别在咳喘,痹证,腹痛,头痛头晕等病中最为多见,医者如何认识并且做到效不更方,需要临变而知变之理。

猜你喜欢

  • 胃要怎么保养

    一、胃怕寒,胃是娇弱的器官,对寒凉的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胃部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二、胃怕撑,吃得太饱会使胃排空延迟,从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三、胃怕晚,很多人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不按时吃饭,饿了就忍着,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毛病。

  •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不懂的人不要乱喝

    黄芪泡水不是谁都能喝,我们都知道黄芪泡水好处多,对脾虚失眠都很有帮助,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对于感冒发热者,阴虚湿热者,或者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此时喝黄芪水可能使得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头晕,上火等不适情况,所以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喝。其次,黄

  • 晨起喝凉白开好吗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

  • 泡脚对失眠有效果吗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和痰热的区别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