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明查细辨:鸡血藤大血藤血藤红藤赤藤

明查细辨:鸡血藤大血藤血藤红藤赤藤

中药学的命名方法丰富多彩。就藤类药材而言,凡是鲜品砍断时能流出红色汁液或皮色发红的,传统习惯用“血”“红”“赤”等字命名,于是就有了鸡血藤、大血藤、血藤、红藤、赤藤诸药名。这些或混杂或重叠的不规范药名,给实际用药带来了极大麻烦。本文试就鸡血藤、大血藤、血藤、红藤、赤藤等药名作一甄别。

鸡血藤:为豆科攀援植物豆密花、香花崖豆藤、常绿油麻藤等的藤茎。有人认为该药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但考其植物描述和附图与现今不同。其真正名实相符之名出自清·汪昂《本草备要》,其它本草学还载有“血风藤”、“血藤”等别名。有些地区如东北、西北、中南把木通科藤本植物大血藤的藤茎(即红藤、大血藤,后述)作鸡血藤用,云南把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及中间五味子的藤茎作鸡血藤用。正通的鸡血藤主产广西、广东,性味苦甘温,归肝经,有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等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血虚经闭等妇科病以及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软、血虚痿黄等,治白细胞减少也有一定疗效。

大血藤、红藤:二者同指一物,系木通科藤本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主产江西、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个别地区当“鸡血藤”用。“大血藤”之名始见于《简易草药》,“红藤”之名首载于《浙江中药手册》。其别名甚多,《图经本草》称血藤,《植物名实图考》云“今江西庐山多有之,土名大活血”,其它还有活血藤、血通、血木通、山红藤、红血藤、五花血藤等等。当代本草学《中药大辞典》、新版高校教材《中药鉴定学》等均载为“大血藤”,而新版高校教材《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切用》(2000年1月版)则载为“红藤”。其性味苦平,归大肠经,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止痛,消瘀散结,杀虫利尿,治疗肠痈腹痛,热毒疱疡,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及蛔虫、绦虫等病。必须说明的是,在《本草纲目·草部·十八卷》中载“省藤”,李时珍录自《本草拾遗》,另释其名为“赤藤”、“红藤”,从其所录“生南地深山。皮赤……”,有“治诸风,通五淋,杀虫”之功以及其发明来看,此药应为大血藤,可惜古今多种本草著作未予录及或澄清。

血藤:为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其果实即知名中药南五味子的藤茎),分布在四川、湖北、贵州、广西等省,其名实相符之名始载于1960年版的《四川中药志》。其别名也甚多,《草木便方》载为“大血藤”,《天宝本草》载为“活血藤”,其它还有黄皮血藤、气藤、小血藤等。《图经本草》之“血藤”非为此物。其性味辛酸温,有养血消瘀,理气化湿等功效,可治疗痨伤吐血、肢节酸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病。可惜的是现今许多药书如新版高校教材《中药鉴定学》、《中药学》均未载此药。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尚学瑞

猜你喜欢

  • 腹泻反反复复,中医帮你调理!

    就是这个湿啊,主要是从我们脾胃来的啊,因为中医讲究脾胃是来运化水湿的,脾胃的功能减弱啊,也就是脾胃气虚了,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这个水湿之气在人体内积聚,积聚以后成为这个湿邪,我们一般就叫做寒湿。湿邪呢分为寒湿,也分为这个湿热,就这两

  • 失眠这五大症状,尽早知道尽早治疗!

    在我们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实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导致我们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也特别多,这个失眠的症状包括我们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胃胀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闷呐,这些症状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个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说我们的中医就讲究辨证治疗

  • 腰酸背痛是怎么回事,中医来帮你解答!

    在我们脾胃病科有脾胃症状的病人比较多,也有许多患者有腰疼。到我们脾胃病科来看病的时候呢,他往往没有注意这个腰痛,我们在问诊的时候呢,就要注意,因为这个脾啊和肾呢,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之本。所以说这个腰痛啊,跟我们的胃痛,跟我们的胃胀,

  • 光吃不拉,你的大便都去哪了?

    我们在临床上呢,常见的问题归结一点就是两个字代谢。往往患者会说我现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说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点费劲了。这个费劲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条变细啊。上厕所待的时间比较长,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觉这事特别不正常,是否问题特

  • 饭后胃胀,吃一点就饱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小患者啊,年轻不到30岁,然后他就是有胃胀,身上没劲儿,平时呢吃点饭就饱,有打嗝儿,也没精气神儿,有时候呢还有胸闷的症状,嗯,甚至有咽部的异物感,他大便呢,也变得有时候就会稀一些,吃点凉的呢,就容易拉肚子。这个患者呢,从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