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子晕

子晕

【概述】

妊娠中、晚期出现头目晕眩,或伴浮肿,血压升高,称为“子晕”。往往是子痛的先兆阶段。如果子烦与子晕同时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但尚未发展到子痛阶段。

【病因病理】

1.阴虚肝旺 素体阴虚阳亢,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更感不足,肝阳更亢,扰于清窍而致。

2.脾虚肝旺 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聚;又因脾虚血少,肝失濡养而致肝阳上亢,发为子晕。

3.肝郁痰滞 平素抑郁挟痰湿,孕后气机升降受阻,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而为子晕。

【诊断要点】

1.根据妊娠中、晚期出现以眩晕为主的证候,伴高血压或轻度、中度水肿进行诊断。

2.与原发性高血压、子烦等进行鉴别。

【辩证分型】

1.阴虚肝旺 妊娠中晚时期头晕目眩,心悸潮热,血压升高。舌红或绛,脉弦或弦细滑。

2.脾虚肝旺 妊娠中晚期头昏头重如眩晕状,面肢浮肿,纳少便溏,胸胁胀痛,血压升高。苔厚腻,脉弦滑。

3.肝郁痰滞 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胸闷心烦,胁胀泛恶,浮肿嗜卧。苔白腻,脉弦滑而缓。

【分型治疗】

1.阴虚肝旺治法:育阴潜阳止晕。

方药:三甲复脉汤加减。

大白芍12克 阿胶9克(烊冲)炙龟版12克(先煎)麦冬12克 熟地10克 钩藤10克 石决明12克(先煎)夏枯草9克加减:便秘者,加火麻仁9克、柏子仁10克;浮肿者,加泽泻12克、猪苓10克或茯苓皮10克。

2.脾虚肝旺治法:健脾潜阳止晕。

方药:白术散加减。

制半夏9克 炒白术12克 明天麻9克 陈皮6克 茯苓10克 白蒺藜10克 石决明12克(先煎)蔓荆子9克 泽泻10克加减:腹胀者,加大腹皮10克;头胀头晕严重者,加生龙齿15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

3.肝郁痰滞治法:理气化痰止晕。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法半夏10克“炒白术10克 明天麻10克陈皮5克 茯苓10克 蔓荆子9克 郁金9克菊花6克 夏枯草9克 陈胆星9克 竹茹9克加减:痰郁化热者,加黄芩9克、黄连3克;下腹痛者,加当归9克、白芍10克、炙甘草5克。

【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阴虚肝旺者。

2.羚羊角粉 每日2~3次,每次0.3克,吞服。用于肝阳头痛较剧者。

3.天麻片 每日3次,每次5~6片,吞服。用于脾虚肝旺或肝郁痰滞者。

4.藿香正气片 每日2次,每次4~5片,吞服。

【简便方】

1.明天麻30克、老鸭1只,共煮。当菜肴吃。用于轻度子晕,血压稍高者。

2.钩藤15克、胡芦瓢30克、白术10克,共煎,分2次服。用于子晕伴浮肿者。如有蛋白尿则加黄芪15克同煎。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发现子晕要测血压,检查尿常规或肾功能,认真治疗,防止向先兆子病发展,可予中药、西药同时治疗。

2.休息静卧对治疗子晕有重要帮助,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或过度兴奋或抑郁不乐等情绪变化。

猜你喜欢

  • 腹泻反反复复,中医帮你调理!

    就是这个湿啊,主要是从我们脾胃来的啊,因为中医讲究脾胃是来运化水湿的,脾胃的功能减弱啊,也就是脾胃气虚了,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这个水湿之气在人体内积聚,积聚以后成为这个湿邪,我们一般就叫做寒湿。湿邪呢分为寒湿,也分为这个湿热,就这两

  • 失眠这五大症状,尽早知道尽早治疗!

    在我们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实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导致我们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也特别多,这个失眠的症状包括我们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胃胀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闷呐,这些症状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个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说我们的中医就讲究辨证治疗

  • 腰酸背痛是怎么回事,中医来帮你解答!

    在我们脾胃病科有脾胃症状的病人比较多,也有许多患者有腰疼。到我们脾胃病科来看病的时候呢,他往往没有注意这个腰痛,我们在问诊的时候呢,就要注意,因为这个脾啊和肾呢,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之本。所以说这个腰痛啊,跟我们的胃痛,跟我们的胃胀,

  • 光吃不拉,你的大便都去哪了?

    我们在临床上呢,常见的问题归结一点就是两个字代谢。往往患者会说我现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说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点费劲了。这个费劲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条变细啊。上厕所待的时间比较长,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觉这事特别不正常,是否问题特

  • 饭后胃胀,吃一点就饱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小患者啊,年轻不到30岁,然后他就是有胃胀,身上没劲儿,平时呢吃点饭就饱,有打嗝儿,也没精气神儿,有时候呢还有胸闷的症状,嗯,甚至有咽部的异物感,他大便呢,也变得有时候就会稀一些,吃点凉的呢,就容易拉肚子。这个患者呢,从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