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丹酚酸有望成为抗脑缺血理想药物

丹酚酸有望成为抗脑缺血理想药物

历经20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完成的“丹参总酚酸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于2005年12月30日通过由卫生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包括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中国工程院肖培根院士等在内的专家组在听取课题组技术报告、审查技术资料,并认真讨论后认为,鉴于丹酚酸可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改善脑血流量而无窃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抑制细胞内钙含量增高,清除自由基,促进脑血管生成等作用,可以认为丹参总酚酸(简称丹酚酸)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有抗脑缺血作用的药物,值得向国内外推荐。该课题组在国内外首先报道了丹酚酸具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从而对全面认识丹参的临床作用提供了现代实验研究证据,为丹酚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据了解,丹参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的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国内对丹参总酚酸的开发已经公开数种专利,但其用于防治脑血管疾病是一项新的研究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进行了深入研究。

丹酚酸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有机酸类化合物,主要有丹酚酸A、B、C、D、E、G、H、I、J,以及四甲基丹酸酸F、异丹酚酸C、迷迭香酸、紫草酸等。据该课题组的张均田教授介绍,丹酚酸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药理作用。丹酚酸能够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而对正常血液供应区的血流量无影响,不会产生“窃血”现象;丹酚酸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一定的溶栓作用,但对凝血系统无影响,无出血危险;丹酚酸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其抗氧化作用强度比VITE至少强100~200倍;丹酚酸对缺氧引起的线粒体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线粒体损伤的剂量仅为银杏叶提取物EGB761的1/100,具有高效性;此外,丹酚酸能调节细胞内钙浓度,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等。这些结果为丹酚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动物药理学实验表明,丹酚酸对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缩小梗塞面积,减轻脑组织水肿,改善脑缺血动物神经症状等,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据该课题组成员、中国医科院药物所副所长杜冠华教授介绍,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丹酚酸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示丹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表现为能有效减轻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各种病理症状,促进机体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等。

值得关注的是,科研人员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丹参总酚酸冻干粉针剂。据该课题组的黎莲娘教授介绍,由于丹酚酸极性大、性质不稳定,保持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和含量是制备工艺研究的关键。科研人员通过对各种方法和相关条件的比较,制定了水提、醇沉、大孔树脂分离等制备丹参总酚酸冻干粉针剂的专利工艺方法,使产品提取率达到2.0%~2.5%,总酚酸含量达到80%以上,活性最强的丹酚酸B含量达到45%以上。用该工艺方法得到的丹参总酚酸冻干粉针质量稳定。

由卫生部组织的专家组认为,该项研究科学、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鉴定组专家还建议该课题组进一步寻找丹酚酸含量高的品种,以降低制剂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制剂质量。

猜你喜欢

  • 急性脊髓炎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

  • 温中降逆治干呕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

  • 详医嘱 服法当——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

  • 邹润安论柴胡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

  • 急性肝功能衰竭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