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三方草

三方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方草别名

白郎苔、亚大苔草

来源

莎草科三方草Carex brownii Tuckerm.,以入药。

生境分布

长江流域各省、贵州、河南、西北。

性味

甘、苦,平。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驱风除湿。主治小儿夜哭,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或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三方草拼音注音Sān Fānɡ Cǎo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亚大苔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brownii Tucker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山坡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陕西、甘肃、河南、台湾等地。

原形态

亚大苔草,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短缩,丛生。秆三棱柱形,基部为无叶片的褐色叶鞘包裹。叶短于秆,宽3-5mm,质稍硬,边缘粗糙。苞片叶状,长于花序,有短鞘或无;小穗3-4;雄穗顶生,圆柱形,长l-2cm;雌穗侧生,长圆柱形,长1-3cm,花密生;雌花鳞片长圆状卵形,长约2mm,苍白色,脉3条,顶端突出成长芒刺。果囊卵圆形,膨胀,暗绿色,长约3mm,有多数隆起的脉,先端急缩成短喙,喙先端2裂。小坚果绿白色,三棱状倒卵形,长约2.5mm,花柱基部弯,柱头3。花期3-5月,果期6-7月。

性味

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法风除湿。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百解马兜铃

    拼音注音Bǎi Jiě Mǎ Dōu Línɡ别名白金果榄、山总管、百解薯。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香港马兜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westlandiiHem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生

  • 百足藤

    拼音注音Bǎi Zú Ténɡ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

  • 百部

    《中国药典》:百部拼音注音Bǎi Bù别名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英文名RADIX STEMONAE来源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 百部还魂

    《中药大辞典》:百部还魂拼音注音Bǎi Bù Hái Hún别名还魂草(《广西中药志》),狗笠耳(《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叶。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原形态蔓生草本,全株有腥味,光滑无毛。茎软弱,

  • 百里香

    拼音注音Bǎi Lǐ Xiānɡ别名地椒、麝香草来源为唇形科百里香属植物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 L.[T. mongolicus Ronn.]和地椒(兴凯百里香)T. przewalskii (Komar.) Nakai,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