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职称评定改革重振中医经典

职称评定改革重振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这是中医四大经典著述,但本市一家著名中医医院在对实习生的“经典测试”中发现,竟有半数实习生不合格。2006年12月11日本报曾报道《中医“经典”测试难倒准中医》。

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朱邦贤长期关注中医药学传承问题。朱邦贤委员提出了《关于改革现有卫生技术职称晋升管理办法,扭转当前“中医不中”局面的建议》,提出应利用“晋升职称”为杠杆,让中医重拾“经典”和中医医技。

“现在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学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中医越来越少了,中医不会切脉,中医不会开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中医药学何以传承……”昨天,提及中医传承问题,朱邦贤委员的语气颇为沉重。他告诉记者,目前全市的中医药工作者中,越来越多地主打“中西医结合”,“纯粹的中医”越来越少,以至于不少专家提出要在中医医院里专门设立“传统中医科”,为中医发展保持一方“净土”。

朱邦贤委员曾询问了20多位不同职称的中医师对“脉诊”的认识和态度,结果显示:仅约30%的人认为“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必不可少的技能,45%的人表示“我通常不注重脉诊”,另有约25%的人甚至认为脉诊将“愈来愈无关紧要”,或只是应“病人要求搭搭脉而已”。

《上海市卫生事业第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的中医发展战略”。“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慢性病、常见病上有独到之处,不仅效果好,而且价格也便宜,中医诊疗对解决当下看病贵的问题,是一剂良方。”朱邦贤委员说。

针对当前中医临床队伍出现的某种程度的“后继无人”现象,朱邦贤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有利于中医药学持续发展和人才选拔的职称晋升标准,在职称晋升的考核和评定工作中,应该对拟晋升者的学术水平及其专业理论与技能的考核并重,并对不同职称拟定相应的等级考评要求与办法,职称晋升应把古代医学文献、现代医学文献、临床诊疗水平和综合治疗技能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

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合理调整药品价格

市民心声:许先生来电反映,降了几次药价,但实际上药价并未明显下降,在药店购买的降压片零售价为9元,而在一家地段医院却要12元。

委员提案:市政协委员张怀琼提出了《关于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合理调整药品价格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应科学评价医疗费用,从严控制不合理的用药、不合理的检查和过度先进的医疗设施,以降低医疗成本,整顿药品流通市场,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试行政府直接向药品生产企业采购药品,降低药品流通成本;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或严格要求医疗机构,使用一定比例的低价药品,降低医疗成本。

市人大代表吴毅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上海市民讨论的热点。但上海至今没有基本医疗目录与实施细则,使医疗机构在实施诊疗中出现偏差,患者在治病过程中被误导,也难以抑制日益上升的医疗费用。吴毅建议,尽快制定上海基本医疗目录与细则,保证上海市民的基本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 脾胃虚弱,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吃什么药?

    在临床上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患者来描述自己,可怕冷了,同时大便还不成形,稍微吃点凉东西就出现了腹泻之症。这种情况下,这个患者还会告诉你,他可累了。你再仔细看看,患者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象可见沉缓之象,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

  • 中药古方平胃散

    女, 35岁,自述脘腹胀满不适,食少纳差口淡,只有恶心的临床表现,自觉身体沉重。大便的情况呢,患者的描述是大便溏薄,再来就诊的时候再详细问了患者,除了有这样临床表现,我们看到的舌脉,舌苔白厚腻,脉是一个缓的,那这个病人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其

  • 治疗风邪头痛的方子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分享一首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川芎茶调散。那么川芎茶调散主要解决的就是外感风邪,从我们这儿看的病因来说,它的病因很简单,就是风,当然我们也知道风多兼加的就是寒和湿,那么我们这个地方的病因其实最最主要的就是风邪了,所以

  • 睡觉打呼噜是身体哪里出现问题了?

    我之前接诊过一位这样的患者,男性, 49岁,体型肥胖,他的问题就是睡觉打呼噜特别响,并且已经十余年了,吵得身边人根本睡不着,到后来他开始是不是被呼噜憋住,甚至被自己的呼噜憋醒,到了第二天出现就是我们这儿提到的头晕乏力,患者还有记性不好的表现

  • 更年期抑郁症如何调解

    那我们今天就就着这个问题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更年期是指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以后,那么这个年龄阶段一般是指45到55岁之间,由于生理状态的改变,大脑垂体神经,内分泌激素随之改变,从而引起了情绪,躯体认知等方面的改变。那么更年期的表现都有哪些呢?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