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冬病夏治防治慢性气管炎

冬病夏治防治慢性气管炎

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寒湿伏邪容易排出,药物易于从皮肤进入体内,寒湿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可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进行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几年来,通过冬病夏治,许多慢性气管炎患者获得治愈或缓解了症状。现将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手足按摩法

脚部按摩要重点按摩肺、支气管、肾、膀胱、淋巴系统等反射区。其余相关反射区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一般每次按摩30~40分钟,按摩后半小时内喝温开水500毫升左右。还可选用第二掌骨侧全息穴,按压头颈、肺心和肾的全息穴位,每次20分钟。可选用手掌按摩法,按摩呼吸区、咳喘点、肺穴、肾穴、大肠穴、太渊穴,每次时间20分钟,如果手足结合按摩,时间可相应短一点。

蒸泡脚法

取盐50克(如同时患有高血压,可不放盐),生姜100克,或艾叶50克,桑叶30克,枇杷叶50克,放入蒸脚桶,再倒入2~3瓶开水,用于蒸泡脚,或用专治慢性气管炎的中成药蒸泡脚。每次40~60分钟,每天1~2次,每剂可用3~4次,坚持三伏天中每天蒸泡脚一次,也可用于蒸泡手(因肺经在手上)。

生姜刮痧法

刮痧可通经活血,用生姜当刮痧工具,除能通经活血外,能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姜能散寒、抗菌、消炎、祛风止咳、发汗解表、调节体温,能增强免疫,治疗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坚持在三伏天每天或两天刮一次痧。

生姜刮痧,要用姜汁多的嫩姜刮胸部、风池、风府穴和背部脊柱两旁的膀胱经,将皮肤刮红,要边刮边削姜,使其渗出较多姜汁,效果更佳。

中药贴敷法

1.生姜刮痧后,用中药丁桂散贴敷于天突、膻中、大椎、定喘、肺俞、至阳,24小时后揭去;用白芥子方贴敷,4~6小时后揭去。中药贴敷,若贴后局部有烧灼或疼痛感,应提前取下。三伏天中每隔10天贴一次,共贴3次(7月10日初伏,7月20日中伏,8月10日末伏,最好中午前后贴效果最理想),应连贴3年。

2.取大蒜两瓣,将蒜瓣捣成蒜泥贴足心涌泉穴2~3小时,如有灼痛感时提前取下。为防止伤皮肤,可用凡士林先涂擦脚心后贴蒜泥,可防治剧烈咳喘。

3.取明矾粉30克,用醋拌匀为糊状,贴足心涌泉穴24小时,连贴数次,可防治干咳无痰。

民间偏方

1.用葡萄、冰糖、白酒(50℃以上)各一斤,浸泡一个月后,每天早晚各一次,服用一汤匙汁和一粒葡萄。防治老慢支和感冒、咳嗽。

2.每天食用10克左右鲜嫩生姜片,早中饭佐餐吃或与生菜丝、萝卜丝拌来吃。长年坚持食用,能预防感冒,、成人哮喘综合征和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自我保健法

从夏天开始进行耐寒锻炼,用冷水洗脸、洗手、洗臂,身体好的也可冷水擦身,只要持之以恒,可控制和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多进行体育锻炼,常散步或跑步,常做扩胸运动。平日注意防寒保暖防感冒,预防过敏源,如花粉、烟、酒等。D4

小贴士

起疱了怎么办

少数人敷药后起了疱,属正常现象,一般数日后自行消退。必要时可用马铃薯薄片贴患处,1~2天后可自然结痂而愈。起疱的原因,一是可能生姜刮破了皮肤,二是个别人出现皮肤过敏。

猜你喜欢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