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三甲复脉汤

三甲复脉汤

《温病条辨》卷三:三甲复脉汤处方

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 麦冬15克(不去心)阿胶9克 麻仁9克 生牡蛎15克 生鳖甲24克 生龟版30克

功能主治

滋阴潜镇。治温邪深入下焦,热深厥甚,心中憺憺大动,甚或心胸疼痛,脉象细促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清·《温病条辨》:三甲复脉汤出处

三甲复脉汤,出自清·《温病条辨》。三甲复脉汤出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化裁于张仲景的炙甘草汤,是将原方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加生白芍,改生地黄为干地黄,更名为加减复脉汤;再加生牡蛎、龟甲、鳖甲而成。

组成

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各六钱(各18克),不去心麦门冬五钱(15克),阿胶三钱(9克),麻仁三钱(9克),生牡蛎五钱(15克),生鳖甲八钱(24克),生龟甲一两(3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滋阴复脉熄风。

主治

主治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儋儋大动,甚则心中痛。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高血压、血管性痴呆、骨质疏松,也可用于皮肤瘙痒症、围绝经期综合征、面肌抽搐、脑动脉硬化等病症。

1.心律失常:加味三甲复脉汤治疗心阴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口服三甲复脉汤;对照组口服心律平,疗程为30日。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34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46%;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33例,有效1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8.48%。(《山东中医杂志》2008年第5期)

2.高血压:12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甲复脉汤;治疗4周后对照组收缩压(DBP)、舒张压(SBP)、脉压(P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实验组SBP、PP明显低于治疗前,而DBP则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DBP、PP比较差异明显,实验组各项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而对照组仅有BP和R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其他生存质量分子比较差异不明显。(《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第3期)

3.血管性痴呆:本方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对照组60例予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7%。(《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4.骨质疏松:13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口服三甲复脉汤;对照组64例,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3%,对照组为64.05%。(《中医药导报》2006年第1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阴虚阳亢化风引起的抽搐和肢体蠕动。临床应用以抽搐伴心悸、舌干唇裂、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心烦不眠、郁热上扰者,加黄连、栀子、淡豆豉;气虚著者,加生黄芪、黄精;兼血瘀者,加延胡索、鸡血藤、桃仁、红花;兼气滞者,加柴胡、郁金。若由邪热炽盛引起的痉厥、抽搐,则不宜服用。

本方还可用于脑动脉硬化性头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桥本甲状腺炎等。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报道表明,三甲复脉汤在改善中医症状和心功能,降低心室率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

方歌

三甲复脉用牡蛎,鳖甲龟甲配伍奇,炙草地麦麻胶芍,潜阳补水心动医。

摘录清·《温病条辨》

猜你喜欢

  • 保中汤

    处方陈皮8分,半夏(姜制)8分,茯苓8分,甘草3分,白术(土炒)2钱,藿香1钱,黄连(土炒)2钱,黄芩(土炒)1钱,山栀子(姜汁炒)2钱,砂仁3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呕吐不止,饮食不下。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长流水和胶泥澄清水2钟,煎至1

  • 保乙丸

    处方丁香2钱,木香2钱,槟榔3钱,川楝子3钱,锡灰3钱,干漆3钱,巴霜1钱。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小儿疳蛊,虫出形如马尾,或如丝发,多出于头项腹背之间,黄白赤者。用法用量每服1丸,汤化下。摘录《幼科指掌》卷四

  • 保产万全汤

    《仙拈集》卷三:保产万全汤处方归身1钱半,川芎1钱半,菟丝1钱半,白芍1钱,贝母1钱,黄耆8分,荆芥穗8分,蕲艾7分,厚朴7分,羌活5分,生甘草5分。功能主治未产者能安,临产者能催。主胎前不拘月数,偶伤胎气,腰疼腹痛或血下势欲小产;交骨不开

  • 保产四物汤

    处方当归(酒洗)1钱,南芎1钱,白芍(酒炒)1钱,熟地1钱,白术(去芦,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陈皮8分,干姜(炒黑)5分,益母草1钱,香附米(炒)1钱,甘草(炙)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产后虚损诸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

  • 保产无忧丸

    处方当归(酒洗)1两5钱,真川芎1两3钱,川羌活5钱,真蕲艾7钱,荆芥穗8分,黄耆8钱,白芍药1两3钱(炒,如冬月只用1两),川贝母1两,紫厚朴7钱(姜汁拌炒),枳壳6钱(麸炒),菟丝子1两4钱(水洗净),益母草1两5钱(忌见铁),甘草5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