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痛经诊疗技术

痛经诊疗技术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骶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

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口粘连狭窄等。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若肝气郁结,或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或素有湿热内蕴,感受湿热之邪,可使冲任瘀阻,胞脉不通则痛;若肾气不足,或气血不足,可使冲任失去濡养,不荣则痛。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通调气血,调经止痛。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寒湿凝滞者,温经散寒,祛痰止痛;气血虚弱者,补气养血,和中止痛;肝肾亏损者,滋补肝肾,养血止痛。

2.基本操作

(1)患者仰卧位;自膻中至中极推任脉8~10遍;顺时针方向摩少腹约5分钟;一指禅推或揉气海、关元、中极,往返2~3遍;按、揉气海、关元各一分钟;拿、揉血海、三阴交、合谷各一分钟。

(2)患者俯卧位:掖腰部脊柱两旁及骶部约4分钟;一指禅推或按、揉肝俞、脾俞、膈俞、肾俞、八髎各一分钟,以酸胀为度;擦肾俞、八髎及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加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膈俞各0.5分钟;掐太冲0.5分钟;拿血海、三阴交3~5次,以酸胀为度;从后向前斜擦两胁7~8遍;叩打八髎8~10次。

(2)寒湿凝滞:直擦背部督脉8~10次;横擦腰部肾俞、命门8~10次,以透热为度;两指分点太溪,以有热感为度;按大椎、曲池、丰隆各一分钟;拿风池3~5次;按、揉血海、三阴交各一分钟。

(3)气血虚弱:直擦背部督脉8~10次;横擦左侧背部8~10次,以透热为度;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各一分钟;按、揉中脘2~3分钟;振关元3分钟。

(4)肝肾亏损:按、揉肝俞、肾俞、血海、筑宾、涌泉各一分钟。

月经来潮前一周治疗2次,以后每月在月经前一周治疗2次,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1)针灸拔罐:针刺中极、气海、关元、次髎、足三里、三阴交,并根据不同证型适当加减组方,留针15分钟,随后予以拔罐。时间以经前1~5天开始至月经末为宜,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偏寒型的可配合艾灸。

(2)外敷:外敷方以活血化瘀、通经温经之品组成,如香附、乌药、肉桂、细辛、五灵脂等共研为粉,以醋调,放少许于神阙,再以麝香经痛膏外贴。亦可外贴穴位如三阴交、气海及腹部痛点。

(3)耳针:取穴子宫、交感、内分泌、肾、皮质下。每次选2~3个穴,耳穴压丸。

(4)穴位注射:穴位取三阴交。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每穴注入药液l毫升。气滞血瘀可配太冲;寒湿凝滞配内关;气血虚弱配足三里;肝肾不足配内关。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痛经疗效肯定,只要辨证准确,手法恰当,且能把握治疗时机,一般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但痛经病因复杂,治疗前最好先做妇科检查,以便确定治疗手法或配合针药等治疗。对继发性痛经,推拿的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腹痛剧烈者,应先点按肝俞、膈俞等以缓解疼痛,再进行腹部操作。

(2)在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注意经期卫生,禁止房事。

(3)适当休息,不要过劳;情绪安静,避免暴怒、抑郁。

(4)注意饮食调理,忌食寒凉、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5)由于痛经病因复杂,病情容易反复,所以必须坚持治疗。

猜你喜欢

  • 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

    组成: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旱莲12克,粉丹皮9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猪苓15克,怀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黄芪30克,小叶石韦12克。功效:滋阴益肾,利湿清热,益气化瘀。主治:肾阴虚、水热互结、瘀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最应注意的问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痛经药膳方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