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从西方重视补充医学谈老子的“无为”思想

从西方重视补充医学谈老子的“无为”思想

程家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且蕴蓄着丰富的哲理与人文精神。

但随着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中医学的地位也在不断变化。西方世界近十年来提出西医以外的诊疗方法(所有传统医学,甚至宗教祷言),均列为它的“补充医学”或“替代医学”。这说明,西方医学近年来已发现单纯还原论带来的弊端;由于只针对病原体与病灶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忽视了病原体变异的自然规律与脏器功能的整体观,导致病原体抗药,人体耐药等问题层出不穷。所以提出了“补充医学”与“替代医学”以弥补目前诊疗手段的不足。

而祖国医学以人为本,明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点。从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又《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因之应在天时不正、地气偏胜、人体虚实的相互关系中,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即三因、四诊、八纲)。以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遵循自然规律来诊疗病人,不是简单地强调杀灭微生物,也不是单纯地把脏器看成单独的个体,要有一个整体观,要有一个自然规律观,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正好为中医学所运用。

老子所谓“无为”并不是“不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宇宙的发展,包括人的发展,均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内经·素问》:“生、长、壮、老、已”)。这是不受人的意志而转变,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的。无为而治对社会而言,是使社会稳定发展,绝不能用苛捐杂税、严刑惩罚来管理,应该任其按自然规律发展,使生者有其居,耕者有其田。对人而言即:“实其腹,强其骨、虚其心,弱其志”(道德经第三章)。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也需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考虑到人的自然状态,也要考虑到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不能简单地强调杀灭病原体,也不能把病灶看成单纯的个体。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自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也就是说,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这样才能使病人回到其自然生存状态。所以中医的发展,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强调身心互动,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使“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损有余而补不足,不治已病治未病。并以现代医学的一些诊疗手段,补充中医的不足,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达到中西医学融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的高级形态,使人类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猜你喜欢

  • 鼻炎的症状,怎么治疗有效?

    首先过敏性鼻炎,中医病名为鼻鼽,以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症状。中成药可以使用(鼻渊通窍颗粒),是由苍耳子,辛夷,麻黄,白芷,薄荷还有黄芩,野菊花等这些药物组成,那么不同于抗生素和激素,那么中成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激素依赖,那

  • 去湿气的小妙招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人体的五脏中,脾性湿为太阴,阴气最盛则脾气充盛,体内湿气也会正常的运行,不会出现湿气停滞在体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脾气亏虚,湿气无法运化停滞体内便会形成内湿,聚为湿病。长此以往呢,患者体内的湿血开始泛滥,又因为脾虚无法运,

  • 祛湿的食物有哪些?祛湿的中药材有哪些?

    第一种药材:(绵茵陈)它具有清湿退热作用,用于三焦的湿热。第二种药材:(苍竹)这味药材也是祛湿的良药,它还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运化湿气的,脾的功能强建了,湿气运化的多了,就不会有大量的湿气淤积在身体,适用于湿气比较重引发的舌苔白腻,腹痛

  • 脾虚的四大类型以及调理

    第一:脾气虚症,通常表现为容易腹胀,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无华,舌质淡,胎白,中医治疗上一般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二:脾阳虚通常表现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凉的食物,喜欢温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中医

  •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作为一种用途很广的中药材,它主要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作用,并且它归脾肺经,在治疗脾胃气滞、食滞,咳嗽化痰上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腹胀,痰多湿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虚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党参,白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