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慢性肾炎该不该补蛋白

慢性肾炎该不该补蛋白

慢性肾炎的临床特征之一就是患者尿中有蛋白流失,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若进行尿蛋白定量实验,可准确地测出患者每天从尿中失去蛋白的数量。特别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的蛋白从尿中流失,往往会诱发低蛋白血症和严重的水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会求助于食补,即进食大量的高蛋白食物,以求补充尿蛋白的流失。

另一种饮食调理方法恰恰相反,可称之为“丢蛋白,忌蛋白”,即当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时,不但不能多吃高蛋白食物,而且还要反其道而行之,严格控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丢蛋白,忌蛋白”的饮食调理方法,对于控制尿蛋白的流失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这种饮食调理方法对于慢性肾病的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国内外相关动物实验报告表明: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少实验动物尿蛋白的流失。

同样是蛋白从尿中流失,为什么采用补蛋白和忌蛋白的方法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我们知道,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小球基底膜将人体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滤出而形成原尿,血液中的蛋白是大分子物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进入尿中的。慢性肾炎时,肾小球基底膜上的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才使大分子蛋白得以通过基底膜漏入尿中而形成蛋白尿。当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时,血液中游离蛋白浓度增加,单位时间内经过肾小球基底膜漏出的蛋白随之增加,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增加,从而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加剧了蛋白从尿中流失。同时,蛋白尿又是肾功能受损的一个标志,而大量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产物不易排出,严重时会造成肾功能衰竭;反之,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血中游离蛋白的浓度降低,单位时间内流过肾小球的蛋白随之减少,代谢废物减少,这就减轻了肾脏的负担,尿蛋白也就会减少了。

慢性肾病患者的肾脏好比一把漏底了的水壶,用添水的方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添得多,漏得多。正确的方法是先把壶中的水倒掉,把壶底焊严实,再去添水就不会漏了。同样的道理,低蛋白饮食可有效地减轻肾脏负担,为慢性肾病的治疗创造条件,治疗效果就会更好更快。

猜你喜欢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与范铁兵同志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

  • 药对证,虽剧但服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丁萸散敷脐治婴幼儿泄泻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