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业内人士呼吁政府负起责任重建药材储备制度

业内人士呼吁政府负起责任重建药材储备制度

药材该不该重新纳入药品储备制度?非典暴发后相关药材供应吃紧,使这一老问题再次引起医药界以及社会的普遍关注。

“鬼行市”:忽而百万富翁,忽而倾家荡产

近些年,很多熟悉药材市场的人都知道,药市也被称为“鬼行市”。这是由于药材市场风云莫测、大起大落造成的。以此次非典来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国停止实行药材储备制度后的弊端暴露无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非典防治中药处方后,中药材市场立刻火爆起来,涌起了一波强似一波的涨价风潮,特别是72种与防治非典有关的药材货源急剧减少,供应日趋紧张,仅北京就“千家药店断档”,价格涨了几倍到几十倍。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下,一些药商大量购进储存,使本来就紧张的药市火上浇油。部分原来用量不大的药材“冷背品种”,由于库存少出现断档,形成有市无货、有价无药的行情。

如果说药市能使人一夜发财致富,没错。如果说药市能使人顷刻沦为乞丐,也没错。据业内人士估计,4月中旬到5月初,有些药材市场每天能涌现出几个百万富翁;但到了5月中旬以后,国家针对药材市场的混乱,出台了防治非典药材及中药饮片的限价办法,药监部门加大了监督力度,经营非典的药商再无暴利可言,有的由于高价购进药材而赔得一干二净甚至债台高筑。一位高价购进药材的药商大喊:“就金银花这一个品种就至少让我赔了3万元,药市像股市,个人的力量很难抵御这么大的风险!”

药材价格的大起大落,不仅造就了药商个人的幸与不幸,而且使有些销售部门面对国家的限价,停止购进药材,甚至把已买的价格偏高的药材重新退回市场,造成群众买不到防治药物,直接影响了非典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药商们“堤内损失堤外补”,掺伪使假、以次充好,使药材质量严重下降。

仅靠市场力量应对不了突发事件

据中国药材公司负责同志介绍,我国的药品储备制度原本包含有中药材,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放开了对中药材的统管统销,由政府掏钱储备药材的历史也宣告结束,目前,国家仅保留了对36种中成药的储备。

非典疫情使人们再次认识到药材储备的重大意义,并开始为其重新纳入药品储备制度而大声疾呼。湖南省江永县药监局的黄青森认为,中药材储备制度在非典疫情面前显示出了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储备中药材,一是可以起到调节市场价格的作用,当某些中药品种短缺时,将国家储备药材投入市场,可有效控制药价的过高上扬;当某些品种供大于求时,动用国家储备资金按保护价收购进行储备,可稳定中药材的品种结构。二是重大疫情突发时,有足够的药材储备来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

广西南宁药材批发站的陆善旦建议:国家应拨款建立国家和省(市、自治区)两级中药材疫情商品储备库,建立中药材疫情商品生产基地,制定疫情涉用中药材最高限价,加强药材质量的监控等。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院长王书臣说:药材供应光靠市场调节是应对不了重大突发事件和疫情的,政府应在这一关键时刻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尽快重建药材储备制度,说到底是为社会负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

猜你喜欢

  • 去湿气的小妙招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人体的五脏中,脾性湿为太阴,阴气最盛则脾气充盛,体内湿气也会正常的运行,不会出现湿气停滞在体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脾气亏虚,湿气无法运化停滞体内便会形成内湿,聚为湿病。长此以往呢,患者体内的湿血开始泛滥,又因为脾虚无法运,

  • 祛湿的食物有哪些?祛湿的中药材有哪些?

    第一种药材:(绵茵陈)它具有清湿退热作用,用于三焦的湿热。第二种药材:(苍竹)这味药材也是祛湿的良药,它还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运化湿气的,脾的功能强建了,湿气运化的多了,就不会有大量的湿气淤积在身体,适用于湿气比较重引发的舌苔白腻,腹痛

  • 脾虚的四大类型以及调理

    第一:脾气虚症,通常表现为容易腹胀,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无华,舌质淡,胎白,中医治疗上一般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二:脾阳虚通常表现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凉的食物,喜欢温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中医

  •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作为一种用途很广的中药材,它主要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作用,并且它归脾肺经,在治疗脾胃气滞、食滞,咳嗽化痰上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腹胀,痰多湿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虚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党参,白术这些

  • 舌头上有裂纹怎么办

    这位朋友其实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裂纹舌淡有脾虚的一个现象,裂纹舌大家都知道,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啊,就是脾虚湿盛所导致。脾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运化体内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虚水谷精微和气血就不能濡养我们的舌体,同时体虚会导致体内形成湿气,这个湿气又上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