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论火不归原治法

论火不归原治法

方书谓下焦之火生于命门,名为阴分之火,又谓之龙雷之火,实肤浅之论也。下焦之火为先天之元阳,生于气海之元气。盖就其能撑持全身论,则为元气;就其能温暖全身论,则为元阳。此气海之元阳,为人生命之本源,无论阴分、阳分之火,皆于此肇基。气海,纯系脂膜护绕抟结而成。其脂膜旁出一条,与脊骨自下数第七节相连。夹其七节两旁,各有一穴,《内经》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也。而气海之元阳由此透入脊中,因元阳为生命之本,故于元阳透脊之处谓之命门。由斯观之,命门之实用,不过为气海司管钥之职,下焦之火,仍当属于气海之元阳。论下焦之火上窜不归原,亦气海元阳之浮越也。然其病浑名火不归原,其病因原有数端,治法各有所宜,爰详细胪列于下。

有气海元气虚损,不能固摄下焦气化,致元阳因之浮越者。其脉尺弱寸强,浮大无根。其为病,或头目眩晕,或面红耳热,或心热怔忡,或气粗息贲。宜治以净萸肉、生山药各一两,人参、玄参、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各五钱。心中发热者,酌加生地黄、天冬各数钱,补而敛之,镇而安之,元阳自归其宅也。方中用赭石者,因人参虽饶有温补之性,而力多上行,与赭石并用,则力专下注,且赭石重坠之性,又善佐龙骨、牡蛎以潜阳也。有下焦真阴虚损,元阳无所系恋而浮越者。其脉象多弦数,或重按无力。其证时作灼热,或口苦舌干,或喘嗽连连。宜用生山药、熟地黄各一两,玄参、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甘枸杞各五钱,生杭芍三钱,生鸡内金、甘草各钱半。此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

若其下焦阴分既虚,而阳分亦微有不足者,其人上焦常热,下焦间有觉凉之时,宜治以《金匮》崔氏八味丸,以生地易熟地(原方干地黄即是药局中生地),更宜将茯苓、泽泻分量减三分之二,将丸剂一料,分作汤药八剂服之。

有气海元阳大虚,其下焦又积有沉寒锢冷,逼迫元阳如火之将灭,而其焰转上窜者。其脉弦迟细弱,或两寸浮分似有力。其为证︰心中烦躁不安,上焦时作灼热,而其下焦转觉凉甚,或常作泄泻。宜用乌附子、人参、生山药各五钱,净萸肉、胡桃肉各四钱,赭石、生杭芍、怀牛膝各三钱,云苓片、甘草各钱半。泄泻者宜去赭石。此方书所谓引火归原之法也。方中用芍药者,非以解上焦之热,以其与参、附并用,大能收敛元阳,下归其宅。然引火归原之法,非可概用于火不归原之证,必遇此等证与脉,然后可用引火归原之法,又必须将药晾至微温,然后服之,方与上焦之燥热无碍。

有因冲气上冲兼胃气上逆,致气海元阳随之浮越者。其脉多弦长有力,右部尤甚,李士材脉诀歌括所谓直上直下也。其证觉胸中满闷烦热,时作呃逆,多吐痰涎,剧者觉痰火与上冲之气杜塞咽喉,几不能息。宜治以拙拟降胃镇冲汤(方见“论冲气上冲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一节),俾冲、胃之气下降,而诸病自愈矣。

有因用心过度,心中生热,牵动少阳相火(即胆肝中所寄之相火),上越且外越者。其脉寸关皆有力,多兼滑象,或脉搏略数。其为病︰心中烦躁不安,多生疑惑,或多忿怒,或觉热起胁下,散于周身。治用生怀山药细末六七钱,煮作粥,晨间送服芒硝三钱,晚送服西药臭剥两瓦。盖芒硝咸寒,善解心经之热,以开心下热痰(此证心下多有热痰);臭剥性亦咸寒,能解心经之热,又善制相火妄动。至送以山药粥者,因咸寒之药与脾胃不宜,且能耗人津液,而山药则善于养脾胃、滋津液,用之送服硝、剥,取其相济以成功,犹《金匮》之硝石矾石散送以大麦粥也。

有因心肺脾胃之阳甚虚,致寒饮停于中焦,且溢于膈上,逼迫心肺脾胃之阳上越兼外越者。其脉多弦迟细弱,六部皆然,又间有浮大而软,按之豁然者。其现证︰或目眩耳聋,或周身发热,或觉短气,或咳喘,或心中发热,思食鲜果,而食后转觉心中胀满病加剧者。宜用拙拟理饮汤。服数剂后,心中不觉热、转觉凉者,去芍药。或觉气不足者,加生箭三钱。此证如此治法,即方书所谓用温燥健补脾胃之药可以制伏相火。不知其所伏者非相火,实系温燥之药能扫除寒饮,而心肺脾胃之阳自安其宅也。

上所列火不归原之证,其病因虽不同,而皆系内伤。至外感之证,亦有火不归原者,伤寒、温病中之戴阳证是也。其证之现状︰面赤、气粗、烦躁不安,脉象虽大,按之无力,又多寸盛尺虚。此乃下焦虚寒孤阳上越之危候,颇类寒温中阴极似阳证。然阴极似阳,乃内外异致,戴阳证乃上下异致也。宜用《伤寒论》通脉四逆汤,加葱、加人参治之(原方原谓面赤者加葱,面赤即戴阳证)。

特是戴阳之证不一。使果若少阴脉之沉细,或其脉非沉细而按之指下豁然毫无根柢,且至数不数者,方可用通脉四逆汤方。若脉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者,其方即断不可用。曾治王××,年四十余,身形素虚,伤寒四五日间,延为诊视。其脉关前洪滑,两尺无力。为开拙拟仙露汤,因其尺弱嘱其将药徐徐饮下,一次只温饮一大口,防其寒凉侵下焦也。病家忽愚所嘱,竟顿饮之,遂致滑泻数次,多带冷沫,上焦益觉烦躁,鼻如烟熏,面如火炙,其关前脉大于从前一倍,数至七至。知其已成戴阳之证,急用野台参一两,煎汤八分茶盅,兑童便半盅(须用五岁以下童子便),将药碗置凉水盆中,候冷顿饮之。又急用知母、玄参、生地各一两,煎汤一大碗候用。自服参后,屡诊其脉。过半点钟,脉象渐渐收敛,脉搏似又加数,遂急用候服之药炖极热,徐徐饮下,一次只饮药一口,阅两点钟尽剂,周身微汗而愈。

按︰此证上焦原有燥热,因初次凉药顿服,透过病所,直达下焦,上焦燥热仍留。迨下焦滑泻,元阳上浮,益助上焦之热,现种种热象,脉数七至。此时不但姜、附分毫不敢用,即单用人参,上焦之燥热亦必格拒不受。故以童便之性下趋者佐之,又复将药候至极凉顿服下。迨迟之有倾,脉象收敛,至数加数,是下焦得参温补之力而元阳收回,其上焦因参反激之力而燥热益增也。故又急用大凉大润之药,乘热徐徐饮之,以清上焦之燥热,而不使其寒凉之性复侵下焦。此于万难用药之际,仍欲用药息息吻合,实亦费尽踌躇矣。

猜你喜欢

  • 脾胃不好怎样调理效果最好

    第一怕,怕你不运动,缺乏运动几乎是现代社会打工人的一种常态问题,那么脾虚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我们脾在中医上来说,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那么我们的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的运动。第二怕,怕你太压

  • 既怕冷又怕热是什么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阴虚简单的说就是火旺,虚火旺盛,有了虚火会有什么表现呢?最常见的就是口干口渴,平时总是爱喝水,然后就会出现潮热,盗汗,有的病人严重的时候啊,一觉醒来,汗水把整个的头发全部都打湿了。还有就是五心烦热,这里的五心指的是

  • 舌下青筋又粗又黑怎么回事

    今天来和大家说一说,中医上讲望而知之谓之神,望面色,望形体,望舌苔,望舌质,舌下络脉可以帮助中医对患者进行辨证,我们说舌为心之苗窍,这就说明通过舌相可以看出心脏的一些病态反应,特别是舌下的青筋,可以反映心血管淤堵的这样一个苗头。通常来说,正

  • 舌头有裂纹是什么原因?

    身体健康的人,舌头红润有光泽,舌苔表面的光滑无异常,但是如果舌头中间出现了裂痕,而且久久不会消失,这说明咱们的身体可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要引起一定的重视。那么舌头有裂纹究竟有哪些原因呢?第一,阴虚血亏,身体内血热内盛,舌面就会出现萎缩,并且

  • 肚子胀气吃不下饭怎么办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方子。枳术汤出自东汉大医张仲景《金匮要略》,该方由枳实、白术两味中药组成。枳实味苦,心酸,性温,归脾胃大肠经,苦难能降,是往下走的,刚好把上冲的那股气儿给降下来。我们常说脾虚生痰湿,气滞也会生痰,而且气滞的痰容易卡在咽喉,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