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诊断为什么全面萎缩

中医诊断为什么全面萎缩

“回归中医”是邓铁涛教授对中医界发出的呼唤。因为有所“迷失”,所以要“回归”。只有回归中医,才能做铁杆中医。迷失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中医诊察手段的退化、辨证理论的萎缩与指导思想的异化。

用进废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规律,自从借鉴了现代医学诊断“细致入微”之后,中医修炼了几千年的四诊工夫便逐渐被冷落,甚至被废止了。曾经可以决生死、处百病的四诊,逐渐被各种检查单取代了,大方脉、小方脉逐渐转化为“看单开药”。

历代中医名家都善于望诊、切脉。今天很多人不理解,就那么一段桡动脉,有那么神奇吗?朱良春先生的著作《医学微言》“为当今中医界脉诊进一言”一文说:全息生物学“是给中医理论,特别是脉诊揭去了神秘的面纱,赋予了科学的定义。我想,全息论也完全适用于阐释脉诊的脏腑分配法。更何况脉的形态、频率、节律、波幅,以及‘胃、神、根’等尚难以用文字描述切脉的微妙感知,其神韵远在全息论以外。譬如一根竹管,依法制成箫、笛,几个同样的孔眼,可吹出五声八韵,抑扬顿挫,绕梁不绝。其变化之妙,全在孔眼的位置和声波振荡的轻重起伏耳。”

辨证理论的萎缩主要体现在中医的病证必须出现在西医的诊断之后,作为“二级”的参考,“自立”已属困难,“卓然”更加难求。而且,辨证论治“规范化”,用什么进行规范呢?能用“规范的证候”等同于西医的诊断吗?一个西医的病名之下划分几个证型,每一个证型下面对上一个方剂,虽然防止了“偏倚”,也具有了统计学意义,这种“规范的辨证论治”,是前人提倡的“治病活法”吗?是真正中医的特色吗?由于我们嫌辨证论治“太随意”,所以要搞规范化,规范化的结果却是去掉辨与论,只要证与治,只要证与方。辨与论本来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的过程,简化了这一过程,不仅“闲置”了中医人的大脑,而且长此以往,学术如何振兴?对号入座的规范化,重复出来许多低水平的治疗效果,中医理论的萎缩是难以避免的。

指导思想的异化,危害中医学术的进步。比如某些疫病的预防用药,开出的药方,指导思想是什么?是抗病毒?是提高免疫力?若背离中医传统的理论、只应用现代医学的“现代理论”做指导,不但不会增加所开中药方的科学性,而且会招来尴尬、引来质疑。指导我们行动的思想“只有传统中医理论”,放弃了它,我们将手足无措。若必须走“先实验室后临床”的路子,就会导致禁止中药汤剂的应用。因为中药汤剂的灵活多变性,决定了它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控制都属于空白,没有“循证依据”。中药成药虽然有实验数据,质量可控,它的有效性依然属于“黑箱”,达不到“分子水平”。按照芭蕾舞的标准评价京剧,则念唱坐打没有一项能符合要求,让我们怎样发展传统艺术?“回归中医”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可是没有法律的保障,我们回得去吗?

猜你喜欢

  • 八大畅销中药材详细介绍,想种植药材的别错过,建议收藏!

    八大畅销中药材详细介绍一、桔梗别名铃铛花、僧冠帽、苦根菜、包袱花等等,属于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于山地草坡、林缘等地。桔梗不仅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而且它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不少地方用作观赏植物栽培于公园庭院之中。桔梗适合在我国北方、华

  • 白天越累,晚上越睡不着怎么办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聊一个症状吧,就是白天越累,晚上越睡不着。中医对于这个症状观察是比较细的,对于一个症状,比方说睡不着这个事儿,我们会观察到白天是不是特别疲劳,睡不着是不能入睡还是容易醒?这个白天越累,晚上睡不着,这样的患者,我们中医就认为

  • 很多人觉得胃不好就要养胃,其实我们首先要护肝!

    对这个胃病啊,胃靡烂这块儿,可能很多人都比较敏感,,先想一下,这个胃都烂了,这胃得多严重啊,前两天看一个病例啊,44岁的女性,什么毛病呢?主要就是这个打嗝啊,反酸啊,一共三年之久。她打嗝的声音啊,特别响亮,然后还有这个左侧腹部的一个疼痛,做

  • 萎缩性胃炎病频发,谨记这三点

    这个时候我就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萎缩性胃炎呢,要注意的一些东西啊。萎缩性胃炎呢,实际上跟大家说应该叫做一种退行病变,就像我们看到我们的脸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呢,表面的皮肤会改变,我们的胃黏膜呢,跟这个皮肤是一样的啊,它也会有一个改变,就会变得变薄,

  • 有很多人对便秘毫不在乎,听中医怎么说!

    便秘呢,看似简单,治疗起来是比较疑难的,比方说有一些患者,他是习惯性便秘,用药一段时间缓解了,但是过段时间又会发作,患者就没有这个耐心啊去调理自己这个便秘了。中医对便秘啊,它是有分型论治的,跟患者的身体。不同状态啊,每一个患者有自己的体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