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历数君王与中医的纠葛(图)

历数君王与中医的纠葛(图)

在我国历代君王中,有不少与中医药结缘,这对祖国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神农氏,为普济众生,曾翻山越岭寻找草药,最后掌握了多种药性,成为“本草学”的奠基人。“五帝”之一黄帝,热心医药,他曾经与臣子岐伯、伯高等研讨医药,留下了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

西汉淮安王刘安,“博览群书”,“善医药”,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科学家,他从尿液中提取结晶,制成中药“秋石”,是古代制药的雏形。

三国时曹操之子曹翕,对中医灸法情有独钟,曾撰写《曹氏灸方》七卷,在当时颇有影响。

南北朝时简文帝(梁)萧纲,对医学精通,曾撰写《劝医论》,云“九部之脉甚精,百药之品难究,察声辨色,其功甚秘”。提示为医者要敢于吃苦,才能作良医。此文后被收于《古今图书集成》中。

唐高宗李治软弱无能,但对医药非常重视。公元657年,他命苏敬等二十余人共同编撰了《新修本草》这部宏篇巨著,两年后颁行天下,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宋朝是中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与数朝皇帝都崇拜医学有关。太宗赵光义未登基时,曾留心医术,遍收名方。即位后非常重视医药,下诏命王怀隐等人编著出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宋仁宗赵祯喜欢针灸,1023年命翰林医官王惟一编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由政府颁布各州,并铸针灸铜人模型两具,供教学和考试之用。宋徽宗赵佶治国无方,却是个颇有建树的良医。他继位后,曾颁布圣旨各州县广泛设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医疗保健和慈善机构,并设“修合药所”这一医药管理部门(后改为惠民局);后又命人编著、颁行了本草范本《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及国家药局方《和剂局方》等大型方药经书。1117年他亲自主持,历时18年,完成了旷世巨著《圣济总录》,集宋以前中医药文化之大成,后又亲撰《圣济经》一书。

明代周定王朱棣,平生喜欢医药,亲著或参编了《周府袖珍方》、《普济方》、《救荒本草》等书。特别是《救荒本草》,将民间可供食用的各种草木逐个描图,记明出产环境、外貌、性味及食用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

清代的康熙大帝,据说也“留心医理,熟谙药性”,有较高的医学造诣。他曾两次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治病。

猜你喜欢

  • 逍遥丸和柴胡疏肝散有什么区别

    逍遥丸它的功效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它所治疗的病症是肝郁血虚脾弱之症,那说到这儿了,我们之前也讲过逍遥丸,我们逍遥丸的时候告诉大家了,这个方子所治疗的病症是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因为肝是藏血之脏,出现了肝血亏虚,那么肝气郁滞日久,肝和脾的功能

  • 失眠多梦神疲乏力,一方子心脾气血同调

    那么我再仔细问问,患者提到了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同时还有心慌气短,那么这个女性患者的面色是一个萎黄的,唇色是一个色淡的,脉象沉细弱,舌淡苔白。从这样的这种描述来看,患者是以失眠为主诉来就诊的,我们肯定要从心来入手了,但是我们还要看看原因所

  • 一吃油腻就拉肚子,调理脾胃很重要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男,41岁,自述大便长期不成形,不敢吃油腻的东西,一吃油腻的东西就拉肚子,那么有时候大便还有不消化的食物,自己说这种情况已经有三年多了,期间也服用过一些药物,总是时好时坏,最近一段时间呢,患者因为工作忙,

  • 肾好的人身上有哪些特征?

    其实也就是我们说到了男子到了五八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肾气不足的表现,那么这种表现会在哪里呢?一个就是我们说的掉头发,那么再一个就是牙齿松动,那么这都是可以提示肾气不足,肾精亏虚了。所以很多40岁以上的男性朋友都非常注重养生,如果你也到

  • 肩颈后背疼痛,是身体哪里出现了问题?

    其实刚才我们说的这种情况的患者有很多,在中医临床上也很常见,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男,32岁,自述脖子疼,肩膀疼,后背也疼,总是感觉有些怕冷,肌肉的僵紧不适,尤其是在身体活动的时候,比如说扭头,转动身体,打喷嚏,弯腰,甚至咳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