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脏腑经穴推拿疗法(三)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三)

【操作方法】

1.滑动指压法:用较强的压力抵紧胸穴,以穴位处的结节状或条索状物为中心,顺着肋骨下缘或骨的表面来回滑动手指,使病人有较强的触痛感。此法适用于重症、急症及对穴位按压不太敏感者。此外,治疗软组织疾患时,在局部反应压痛点上用大幅度的较强滑动,其滑动方向与患处的肌肉走向呈十字交叉,称之为“大幅度滑动指压法”。手指深入反应压痛点内,着力于深部,反复滑动,称之为“深部滑动指压法”。

2.持续指压法:以中等强度的压力持续抵压胸穴,不滑动手指。此法主要适用于轻症、小儿、体弱者或对穴位过度敏感者。

3.其他:为使穴位保持较强的反应,用手指抵紧穴位可做持续震颤动作。对于腰肢穴及位于肌肉丰厚处的经穴,必要时可利用短捧(一端圆钝,缠裹纱布)压迫代替指压。

【适应证】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痛症,如急性头痛、胸痛、腹痛,以及颈、肩、臂、腰、骶部的软组织损伤等。此外,对膈肌痉挛、心悸、昏厥、胸闷、喘息、胃神经官能症等常见病症,也有一定疗效。

1.胃病(慢性胃炎、胃痉挛、胃胀气痛、胃溃疡等):主穴取6对胃穴(常取胃1、3、4)。备用穴酌取背腹、腰肢、剑上、剑旁或敏感的腹穴1~2个。胃神经官能症加锁上2、岗上1;恶心呕吐加锁上l、2。

2.腹痛(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疾患引起的腹痛,对器质性病变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病在上的多取上部腹穴;病在下的多取下部腹穴;满腹痛的上、下部敏感穴兼取。指压顺序是先上后下,重按腰、背部的反应压痛点;或在病人的腹部轻轻按摩,使腹壁放松,然后抓起脐部及其周围的腹肌连续提几次。上腹部及脐周围痛,选穴范围多在腹1~4穴,常用腹1、3,配穴为背腹、剑上、剑旁、腰肢;下腹痛选穴范围多在腹3~7,常用腹3、6,配穴为腰肢、1~2个敏感的腰腹穴;腹胀痛的配穴为胸3、胃3、腰肢。

3.胆道蛔虫病、胆石症、胆囊炎等引起的疼痛:背腹穴(双),配剑旁、胸3穴(右);或从腹1、3、6、7穴中选最敏感的一穴,配胸5穴(右)。

4.肾结石症引起的疼痛:主穴为腰腹4、腰肢穴,配穴为背腹穴和反应压痛点。

5.头痛:前额痛,主穴为剑上(或剑尖)穴,配穴为锁上1反应压痛点;枕部及头顶痛,主穴为岗上1、锁上2,配穴为剑尖、反应压痛点;偏头痛,主穴为锁上2、岗上1(双),配穴为剑上、锁上3、反应压痛点。

6.三叉神经痛:主穴为锁上1、2、3,岗上4穴,备用穴为胸肋5穴(上2穴)、剑上穴、反应压痛点。

7.牙痛:—上颌牙痛,取锁上3,加胸肋5穴第2对穴;下颌牙痛,取岗上3、4,加胸肋5穴(第l对穴)。

8.落枕:主穴为岗上1、锁上2穴,配穴为肩臂1、岗上2穴。斜方肌型以岗上1穴(此穴指压向脊柱方向作大幅度滑动)为主;胸锁乳突肌型以锁上2穴为主,并可于局部反应压痛点上作大幅度滑动指压.在指压的同时,要患者用力转动颈部,直到功能恢复正常为止,配以热敷则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 扶阳燠土治腹泻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技术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阴囊潮湿治验一则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