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肺朝百脉:肺使百脉如潮

肺朝百脉:肺使百脉如潮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对《内经》“肺朝百脉”一语的解释,历代多把“朝”字作“朝汇”、“汇归”或“会合”解,将“肺朝百脉”注释为“肺受百脉朝拜”或“百脉汇归于肺”。无论是“百脉之血朝于肺”,还是“肺朝百脉之气”,都是把“肺朝百脉”当作“经气归于肺”的“互文”,用以说明“经气归于肺”的文意,也即“肺”是目的状语,而不是主语。此种解释几乎可以与现代医学关于肺脏接受来自全身静脉血的功能相通,所以又为现在一般书中采用。但是,这种解释是否合于肺之脏象则值得探讨。“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如果再讲一次“百脉汇归或‘会聚’于肺”,语意上就重复了。而且这样一来,下文的主语缺失了,与紧接的“输精于皮毛”的语意也衔接不起来。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

《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是与天地时空合一的五脏。查“朝”字原为“早晨,太阳升起”之意,在《内经》中亦与现代汉语的“潮”字通用。古人对于海水之定时涨落,习惯上早潮曰潮,晚潮日汐。在《内经》中就用潮汐般日夜周期性有规律运动来形容气血之运行。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有“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之说。张景岳对此注释道:“朝夕者,言人诸脉。髓、筋、血、气,无不由此出入而朝夕运行不离也。”因肺是相傅之官,无接受“朝拜”之位,但主一身之气。气为血之帅,故肺可辅佐心主以调节和治理百脉气血的正常运行。因此,这里的“肺朝百脉”是指肺能使得百脉之气血如潮水般有规律地周期运行之功能。可以直译为“肺使百脉如潮”。句中“朝”字为形容名词活用作使动动词。“肺”字作它的主语,同时又兼作下文“输精于皮毛”的主语。这样联为一句话才较妥。因为“肺使百脉如潮”,才能“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肺朝百脉”一节经文与紧接下述的“脾气散精……”一节的文体相似,内容并列,可以互相参照。

《内经》言“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而肺能主生化于五味的三阴三阳之气,使得百脉之气血如潮汐般昼夜周期性运行,使得九脏、九窍皆通乎天气,是为治节。故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都可以通过肺经之寸口反映出来。因此,“肺朝百脉”与“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关系的论述,可以作为中医脉诊的理论基础。又见《阴阳类论篇》言,“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王冰曰,“此正发明肺朝百脉之义也”。王冰注曰:“太阴,谓寸口也。寸口者,手太阴也,脉气之所行,故脉皆至于寸口也。”“寸口者,脉之大会”是“肺朝百脉”的外候也。肺脏为“六经之所主”,其在经气运行中的作用特点主要是输布的、发散的、离心的,而不是统摄的、收敛的、向心的。从这一认识出发,就更容易理解“肺使百脉如潮”及其与全身功能的关系,就更能深刻体会它在诊断学等方面的理论意义。

猜你喜欢

  • 鼻炎的症状,怎么治疗有效?

    首先过敏性鼻炎,中医病名为鼻鼽,以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症状。中成药可以使用(鼻渊通窍颗粒),是由苍耳子,辛夷,麻黄,白芷,薄荷还有黄芩,野菊花等这些药物组成,那么不同于抗生素和激素,那么中成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激素依赖,那

  • 去湿气的小妙招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人体的五脏中,脾性湿为太阴,阴气最盛则脾气充盛,体内湿气也会正常的运行,不会出现湿气停滞在体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脾气亏虚,湿气无法运化停滞体内便会形成内湿,聚为湿病。长此以往呢,患者体内的湿血开始泛滥,又因为脾虚无法运,

  • 祛湿的食物有哪些?祛湿的中药材有哪些?

    第一种药材:(绵茵陈)它具有清湿退热作用,用于三焦的湿热。第二种药材:(苍竹)这味药材也是祛湿的良药,它还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运化湿气的,脾的功能强建了,湿气运化的多了,就不会有大量的湿气淤积在身体,适用于湿气比较重引发的舌苔白腻,腹痛

  • 脾虚的四大类型以及调理

    第一:脾气虚症,通常表现为容易腹胀,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无华,舌质淡,胎白,中医治疗上一般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二:脾阳虚通常表现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凉的食物,喜欢温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中医

  •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作为一种用途很广的中药材,它主要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作用,并且它归脾肺经,在治疗脾胃气滞、食滞,咳嗽化痰上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腹胀,痰多湿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虚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党参,白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