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国医之殇,余音绕梁——读《国医之殇—百年中医沉浮录》有感

国医之殇,余音绕梁——读《国医之殇—百年中医沉浮录》有感

高翠 广东省卫生厅

中医,本是中华奇葩,但在近代文明裂变与再造的时期,它却陷入了著名中西汇通医家唐宗海所称的“古今大变局”的漩涡之中。《国医之殇——百年中医沉浮录》时间所跨虽然仅是近代百年余,却裹挟跌宕起伏,其变革之剧,凌于过往三四千年之上。该书立足广东,着墨岭南,以国医在近百年激荡命运中的前后变迁为引,以生动的史料,展示了一条中医抗争与博弈之路。虽例举广东却折射全国,虽言医又不止于医,窥一斑而知全豹。

该书集结自《中国中医药报》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上半年连载的专栏《百年中医沉浮录》,该专栏当时在社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集结出版后,《羊城晚报》以专版介绍该书,热烈呼吁该书为“每一位关注和热爱中医及传统文化的国人应该静心阅读的赤诚之作,是以史照今、厚积薄发中医文化擎旗之作”。

该书作者言,之所以选择广东,是因为广东的独特性,它既是中医的源流之一,又是中国变革之地。岭南,曾是宦海沉途,被视为清代的宁古塔;也曾是蛮荒之地,被山岚瘴气肆虐。但东海边,秦,安期生,琅琊卖药,时人皆言千岁;罗浮山上,葛洪采药炼丹,《抱朴子》千古流传;越秀山下,鲍姑施针救人,红脚艾挽生灵无数;西樵山下,何梦瑶痛陈时弊,《医碥》开医风先河。岭南虽偏居一隅,但中医学却得呼之一出,世代延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岭南医学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兼收并蓄,自成一格。直至近代相伴革命和抗争而来的中西医碰撞,使中医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时代”,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无奈中一度失色,几近失守。

作为前沿与初地的广东其所遭所历很快在全国铺散蔓延,如何自我更新以获得生存和延续成为一个中医面对的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国医之殇》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法律、乃至民族心理的角度全景式反映了百年中医的命运沉浮,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换过程中的复杂纠结,反映了中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心理和文化困境。

不可否认的是,书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夹杂着时代精英和普罗大众的茫然与误判,几次叹息将要掩卷之际,都还能隐约听到作者“相信未来”的余音。这不是结局,正如人世间最完整的美玉需要历经时间的打磨。中医度过困境,需要被刺痛和责难的过程,需要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更需要社会各层的理解与宽容。

猜你喜欢

  • 瞑眩与自愈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

  • 疱疹性口炎中医诊疗技术

    疱疹性口炎是以口腔内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炎症。多见于1~3岁小儿,尤其在得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后易感染该病,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易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中医学称之为“口疮”。病损仅在口唇两侧者,称“燕口疮

  • 经方治虚寒便秘

    项仁海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

  • 扶阳燠土治腹泻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