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生地黄的作用

生地黄的作用

生地黄又名干地黄,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如清营汤;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症状,如四生丸、犀角地黄汤;用于热病伤阴,舌干口干或口渴多饮以及消渴症的烦渴多饮等症状,如益胃汤、玉泉散;此外,还可用于热甚伤阴劫液而至肠燥便秘,如增液汤。常用剂量为10g~30g。生地黄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用。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于《本经》.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Caertn.)Libosch.ex Fisch.et Mey.的根.主产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及东北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亦有栽培.

【采收炮制】: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

【商品规格】:

生地黄按每公斤支头多少分为五等和下列规格.一等每公斤16支以内,二等每公斤32支以内,三等每公斤60支以内,四等每公斤100支以内,五等每公斤100支以外.

【性状特点】: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无臭,味微甜.

【主要成分】:本品含β-谷固醇、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碱、铁质、维生素A等.

【药理作用】:

生地黄有一定的强心、利尿、升高血压、降低血糖等作用.生地黄的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小鼠口服生地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地黄煎剂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邪伤阴,舌绛烦渴,阴虚内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热毒斑疹.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猜你喜欢

  • 生姜的价值

    姜,也被称为生姜,姜,有独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可以使各种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几片姜或放一点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话说:米饭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

  •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食用枸杞需注意事项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食用山药应注意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按摩3个穴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