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白芥子(BeiJiezi)

白芥子(BeiJiezi)

白芥子(BeiJiezi)

SEMEN SINAPIS ALBAE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Brassica

alba(L.)Boiss.的种子。辛,温。归肺、胃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主要成分]含白芥子甙(Sinalbin),芥子碱(Sinapine),芥子酶(Myrosin)脂肪油,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

thiocyanate )、β-谷甾醇、芥子酸(Sinapic

acid)、苯甲酸、对羟基苯甲腈(p-hydroxy-benzyloyanide)等。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口服与外敷均可出现。表现为皮肤搔痒、潮红,出现痱子样皮疹、米粒大斑丘疹或荨麻疹、水泡。有个案报道,敷贴白芥子膏40分钟后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出汗、头晕、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备考]

1.白芥子为无毒之品,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后经芥子酶水解,生成挥发油(白芥子油烃苄基异氰酸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易发泡。有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应慎用,且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致肠炎,产生腹痛和腹泻。

2.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也应慎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余传隆,黄泰康,丁志遵,等.中药辞海(第1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686.

2.雷载权,张廷模,陈先难,等.中华临床中药学(下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00.

3.徐际夏.白芥子过敏1例.山东中医杂志,1998;(1):25.

4.由旭,潘树伟,李西亭.中药白芥子引起药疹1例报告.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6;17(4):47.

5.倪淑芝.中药白芥子引起药疹1例报告.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25.

6.杨天赐,刘丰阁.服用白芥子致过敏反应2例.时珍国医国药,1999,10(4):277.

7.王孔胜,孙燕群.白芥子膏外敷致过敏性休克1例.职业与健康,1999,15(5):49.

猜你喜欢

  • 针对胃癌晚期有哪些治疗的方法?

    胃癌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病率,我们应该掌握有关于胃癌晚期的治疗。由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根治性差,预后也较差,对于体质弱,有转移的晚期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多不做考虑。虽然消化道外

  • 大剂量叶酸可预防胃癌

    一项研究获得重大发现:每天服用大剂量的叶酸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在最新出版的世界著名的权威性胃肠病学杂志《Gut》上发表。叶酸是一种存在于柑桔类和绿叶植物中的维生素B,公认缺乏叶酸可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但人们尚不清楚大

  • 胃癌的护理要点与预后转归

    【护理要点】首先患者应有一个清新、温馨的生活环境,忌喧哗、躁扰;家属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感思想交流,不应歧视、冷漠患者,及时发现和排除患者各种烦忧。帮助患者戒除烟酒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患者的饮食应有规律,宜清香可口,富于均衡营养又易于消化。

  • 胃癌患者心理护理

    专家指出,肿瘤病人有4种常见心理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对于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与康复的信心意义重大。角色紊乱一个人得了病,就迫使他由一个常态社会角色转换成病人的角色。他需要停止平时担任的工作,不能照顾家庭,反而需要亲人照顾自己。专家介绍

  • 胃癌的辨证论治与单方验方

    1、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主症:胃脘胀满疼痛,窜至两胁,或嗳气、泛酸、呃逆、胸胁苦满,纳呆。舌质淡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