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脂肪肝临床流行病学

脂肪肝临床流行病学

1.脂肪肝的流行状况:以B超(实时超声显像)开展对健康人群脂肪肝普查。由于样本对象、年龄和性别不同,结果也不一致。如上海对某高校教师(1600人)用B超普查,脂肪肝患病率为8.8%。北京地区1051位职工脂肪肝患病率11%,杭州市3015位职工脂肪肝患病率为5.2%,其中男性7.06%,女性3.23%,南京市1119名机关干部,脂肪肝患病率10.2%,男性为11.4%,女性为6.8%,江苏省连云港对在职和离休干部6553人体检B超诊断脂肪肝患病率为6.9%,以45~59岁组为最高(11.2%),四川省对28个干休所退休干部(50~86岁)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患病率为3.9%。我国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40例,平均9岁),B超诊断脂肪肝发生率为38%。CT是诊断脂肪肝最佳的影象学手段,优于B超和MRI。有报道1425例成人CT检查结果,脂肪肝发生率为9.7%,其中男性占57%。2.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1)酒精: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最常见的病理学改变之一。每天饮酒精160g的人中,40%有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发生,一般认为饮酒80g/天以上,可对肝脏造成损害。脂肪肝发生率在饮酒者中明显高于不饮酒者(P<0.01),随着酒精消耗量的增加而增高。肥胖者加上饮酒人群脂肪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肥胖不饮酒者(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饮酒患者与脂肪肝的发生明显相关。

(2)肥胖: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中度肥胖者(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上)75%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加拿大一组351例非酒精性人群的尸检资料提示,肥胖人中脂肪肝检出率(18.5%)为瘦子中检出率(2.7%)的9倍。如将肥胖分为0级(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下)、1级(超过10~39%)腹部脂肪厚度1~3cm,2级(超过标准体重至少40%,腹部脂肪>3cm),结果提示脂肪肝发生率与肥胖程度明显相关。台湾报道30岁以上873人的TG、身高体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B超,结果体表面积指数(BMI)>115%,可以用作预测脂肪肝的临界值。另有报道在正常BMI(22~23.2)的45~54岁男性中,腰围/身高比例≥0.5组脂肪肝发生率(30.5%)明显高于腰围/身高<0.5组(15.7%),故认为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似,腰围/身高比例的增加与脂肪肝发生的关系比单纯BMI增高的肥胖更为密切。

(3)Ⅱ型糖尿病: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尸检中有1/3发现脂肪肝,有脂肪肝的患者大多数有糖耐量试验异常和胰岛素基础水平的升高,表明Ⅱ型糖尿病也是引起脂肪肝独立的危险因素。脂肪肝的发生与慢性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而不是与高血糖症有关。

(4)高脂血症:脂肪肝患者中TG升高者达60%~81%,杭州报道单项TG升高者伴有脂肪肝的病例显著高于TG水平正常者(P<0.01)。我们调查,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和高TG血症均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5)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接触对肝脏明确有毒的物质和可能有毒的物质作为引起脂肪肝危险因素的比数比(OR)分别为8和4.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接触对肝有毒的物质是引起脂肪肝独立的危险因素。下列药物如抗心绞痛药物Perhexiline maleate、抗疟药Amodiaquine均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

(6)长期静脉内营养(TPN):成人给予无脂肪的静脉内营养2周以上,肝活检显示脂肪变性和门脉周围淤胆。肝脂肪变最易发生在给予大量葡萄糖而输注率超过肝脏氧化能力时,以致造成肝内脂肪合成。在使用静脉内营养过程中约有15%病人发生肝脏并发症,包括脂肪变性,淤胆和胆石形成,尤其是治疗开始后1~2周,给予高葡萄糖低脂的静脉内营养病人。

(7)性别:尸检资料提示,在肥胖患者中女/男为2.1:1,中度肥胖病人(2级)女/男为4.4:1,在脂肪肝患者中女/男为1.75/1,重度肥胖的脂肪肝患者中女/男为3/1,但是对于任何程度的肥胖者,男、女性别得脂肪肝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猜你喜欢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与范铁兵同志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

  • 药对证,虽剧但服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丁萸散敷脐治婴幼儿泄泻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