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阐释药王思想 汇集后世成果——写在《孙思邈研究集成》出版之际

阐释药王思想 汇集后世成果——写在《孙思邈研究集成》出版之际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家,医学著作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为代表,二书珠联璧合,互为映衬,成为历代医者学习的经典。孙思邈学术思想影响着自唐迄今中医药学的发展和进步,《孙思邈研究集成》一书再现了药王当日之辉煌,用鸿篇巨幅展示了后人的发展成果。

为了使读者对孙思邈及其学术有一个概念性了解,《孙思邈研究集成》的开篇之作“概念篇”,收录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李经纬的长篇巨论《孙思邈生平事迹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孙思邈的一生。

《孙思邈研究集成》的“版本篇”,收入元代至今孙氏著作的多种版本和后人的部分研究性著述。历代出版的以《千金》两方为代表的孙思邈的各种著作版本达100多种,同时还有不少手抄本存世。此外,还有20多种署名孙思邈所著、虽不能排除有托名之作、但大多数反映了孙思邈学术思想的有一定意义的现存古籍。该篇还收录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唐传本〈伤寒论〉校订与考证》,总结了孙思邈把晚年收集到的《伤寒论》内容编入《千金翼方》的丰功伟绩。

“论文篇”是《孙思邈研究集成》的重头戏,收入近代研究孙思邈学术的论文目录3000条,从近百年的论文中选出了500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反映出后世对孙思邈学术研究的全貌。这些文章涉及孙氏生平家世、社会背景、世界观、医学道德、医学教育、医学科研、临床、养生的方方面面。文章作者中既有马堪温、马伯英等老一辈专家和知名学者,更多的则是在研究进程中不断涌现的广大中青年学者,此外还有一批在文化、哲学、历史、社会学领域内工作的众多学者和国外学者,可见孙思邈的学术已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共同财富。

《孙思邈研究集成》的“会议篇”,是孙思邈学术研究的又一大亮点,是另一种形式的系统回顾。近代有关孙思邈学术研究的论文不少反映在众多的专题学术会议上,如1982年召开的纪念孙思邈逝世1200周年学术会议、1986年召开的孙思邈医德座谈会、1986年召开的孙思邈药剂学专题学术讨论会等几次会议中收到的论文竟有近千篇之多。辛勤策划这些会议的陕西东道主和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壮大的陕西专家群,为研究孙思邈学术撰写了大量有见地的文章,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反响。

《孙思邈研究集成》的“纪念篇”,记录了从政府到民间举行的多种纪念孙思邈活动的盛况,是孙思邈人格魅力和学术思想影响的生动体现。这些活动包括立碑石、雕塑像、刻匾额、建牌楼、结社团、起庙会、唱大戏、拍电影、绘图画、印邮票、修墓园等,凡是传统中有的形式基本上都用尽了,“圣童”、“鸿儒”、“居士”、“处士”、“真人”、“药王”的桂冠全部戴在了孙思邈的头上,足以证明孙思邈在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有人把《千金》两方和《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称作是共同支撑以《黄帝内经》为穹隆的中医学说的三大支柱,代表了方、药、治三大体系,几部《集成》编过之后,我们对此更有了共识。奉献给读者的这部近300万字的《孙思邈研究集成》,集的是孙思邈学术的精华和成果,成的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辛劳,她是中医药界同仁们心血的共同结晶。

猜你喜欢

  • 浅释大青龙汤相关条文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仲景论消渴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手足口病病因应为风热疫气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