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

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

国外不同研究发现,中风患者6个月随访时的尿失禁比例可达11%~19%。尿路感染是神经源性膀胱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几乎每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都曾有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感染史。由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尿,降低了尿路对细菌的抵抗力,感染往往反复发作,不易完全控制。感染又可加重了膀胱功能的异常。

导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治法之一,适用于尿潴留以及频繁发生尿失禁的患者。国内大多采取留置导尿法,长时间留置导尿,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几乎为100%。根据药理学和膀胱尿道生理学特点,药物治疗大致分为四类:增强逼尿肌收缩的药物,例如乙酰胆碱;抑制逼尿肌收缩的药物,例如阿托品、654-2等;增强膀胱颈及尿道收缩力的药物如麻黄素、新福林、心得安等;抑制膀胱颈及尿道收缩力的药物,如酚苄明、高特灵等。在不同原因引起的排尿障碍时,上述药物可以针对性选择使用,但许多情况下效果欠理想,长期使用多有较明显副作用。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中医卒中单元病房于2004年下半年至今,对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原性膀胱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使用隔姜隔盐灸法进行治疗。笔者通过不断地实践,结合针灸大师贺普仁“贺氏三通法”之温通法与已故名医金针王乐亭的经验,总结出隔姜隔盐灸神阙的方法,用于中风后排尿障碍的治疗并进行前瞻性研究。

具体方法是取神阙穴,用食盐填满肚脐(神阙穴),把生姜切成厚度约0.7~0.8cm,形状近圆形的姜片,其最小直径不小于4cm。将艾绒捏成底面直径约3cm,高约3cm的圆锥体,置于姜片之上。再将姜片和艾绒置于填满食盐的神阙穴上。点燃艾绒,待其全部烧尽,连续灸2壮,每日1次。患者同时接受针对卒中的常规针灸治疗,以手足十二针,即双侧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为主穴加减,平补平泻手法。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

通过评价治疗前、后72小时排尿日记及尿失禁分级状况,笔者发现:①与治疗前比较,该疗法可以很好地改善尿频症状,有效地减少日均排尿次数,有效地减少夜间护理人员被叫平均次数。②该疗法可有效减少白天急迫性尿失禁和夜间睡眠尿失禁的发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分级状况。③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发现该灸法可能有助于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如果能够进一步证实该疗法对于神经原性膀胱合并的泌尿系感染具有辅助预防作用,抗感染时配合使用该疗法,将可以减轻因为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医疗负担和药物副作用。④安全性方面,该疗法安全性高,依从性强。看护不利引起的烫伤问题,认真操作可完全避免。为解决艾灸烟雾可能产生的过敏等问题,可安排患者在治疗室中进行灸法治疗,避免影响他人。另外,该疗法操作简单,家属易于掌握,出院后可以继续进行家庭治疗。艾条价格便宜,易于购买;生姜、食盐为日常生活用品,非常经济。

从病因学而言,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明确排尿障碍原因非常重要,是对下尿路排尿功能进行分级的惟一客观指标,可以比较精确客观地揭示下尿路的功能状态,同时将患者主观感觉与膀胱储存和排放能力具体联系起来,为临床提供一系列实用参数。目前一般认为,控制排尿的大脑皮层病灶以及神经传导通路的永久性受损,会影响主观抑制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的能力,导致膀胱反射亢进,逼尿肌对压力、疼痛和膨胀的刺激反应呈反射亢进状态,呈不稳定性膀胱,膀胱内压增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扩约肌松弛,导致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在治疗前、后进行包括膀胱充盈期的膀胱顺应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稳定性、膀胱感觉以及排尿期最大尿流率的逼尿肌收缩压等内容的尿流动力学检查,将有助于探究隔姜隔盐灸的作用机理。另外,隔姜隔盐灸法改善尿频、尿失禁的机制是否与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间接加强了膀胱的稳定性有关?该灸法有利于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是否与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的减少,从而提高了尿路对细菌的抵抗力有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测定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进一步研究来回答。因此,在目前基础上,继续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的同时,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和膀胱残余尿测定,对隔姜隔盐灸法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作用机理的研究亦亟需进行。

猜你喜欢

  • 滋肾解毒汤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

  • 沙参麦冬饮治剥脱性皮炎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

  • 低血糖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

  • 从湿治过敏性鼻炎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

  • 眼部水肿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2)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谭某某,女,62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眼部水肿已有半年,偶有下肢肿,西医检查肝肾功能均为正常,眼睛经常流泪,夜间睡眠不实,梦多,白天嗜睡,睡醒则汗出,喜饮,素来脾气急躁。食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胖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