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肿瘤患者用好中成药

肿瘤患者用好中成药

随着一些新药的出现以及人们对肿瘤“综合治疗”认识的提高,中成药在肿瘤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临床应用缺乏规范,用药比较盲目,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中成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要用好中成药,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在辨病基础上辨证用药

每一种肿瘤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生物学特性及大致相同的发生、发展规律,所以,临床上许多中成药主要是直接针对某种肿瘤特点而研制的;而且目前医保目录也以现代医学的病名来指导用药范围,这样不论中医、西医,一看即明,极大增强了用药的方便性。然而辨病用药虽然简单易行,但每种中成药均有其适用的不同中医证型和功效特点,所以如果单辨病而不辨证的话,恐怕难以准确用药。中医学认为,同一种病由于患者体质不同,症状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型。如肺癌患者既可出现气阴两虚型,也可以出现痰湿阻肺型或其他辨证分型。即使是同一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及治疗,其中医辨证类型亦会变化。如果药不对证,既延误病情,又造成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还让人对中医的疗效问题产生怀疑。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西黄胶囊”,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瘤,从辨病论治出发,用于任何癌症都无可厚非,但从辨证出发,该药为清热解毒药,牛黄为君药,味苦性凉,非实热证不宜,其适合的患者应为有热毒内阻、口干口苦、便秘尿赤等症状者;而对于畏寒肢冷、面色萎黄、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等脾胃虚寒的患者,应慎用。还有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主要用于肺癌的治疗,但如果从辨证的角度分析,康莱特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薏苡仁,其功效在于健脾除湿,对于脾虚湿盛型肺癌最为合适,而如果用于阴虚型肺癌就有些欠妥。

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扶正与祛邪是两大类治则。扶正即是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免疫系统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祛邪就是抑制、排除、消灭致病因素。从临床上看,单纯补虚扶正难以消除肿瘤,片面强调扶正有时会贻误病机。但若只强调祛邪抗癌,会大大降低人体的免疫力,甚至会导致病情恶化。所以在临床中,应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患者的体质状况而区别对待,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把扶正与祛邪辩证地结合起来,正确使用扶正与祛邪的辩证关系。另外应注意的是,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时,最好适当配伍中医扶正调理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尽量减少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而且可以加强和保护机体的抗病能力,利于患者的康复。

合理配伍

临床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医生在给患者开出的中成药处方中,要么几种相同功效或相似功效的药物一起使用,要么作用完全相反的药物一起用。这样不仅无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相反会导致不良反应,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癌症患者证候往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在使用中成药时,要认真辨证,合理配伍,使中成药之间能发挥协同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如接受化疗的患者,临床上往往多见脾肾阳虚、瘀毒内阻的证候学特征,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将温阳健脾药物与化瘀解毒药物配合使用,就可以起到提高化疗效果,降低化疗毒副作用的效果。如果此阶段盲目使用清热解毒药物,不仅无任何作用,反而对病情不利。

按疗程用药

中医有“以毒攻毒”之说,有的毒性成分恰是有效的治疗成分,其毒副反应虽然不像化疗药那样毒性猛烈,但作用缓慢而隐匿的毒性,危害也很大。

如现有的抗癌中成药中,按原料药材统计有毒的成分包括山慈菇、土鳖虫、干漆、守宫、斑蝥、蟾蜍、蜈蚣、全蝎、马钱子、砒霜等。一般来说,这类药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方面的作用明显小于化疗药,但应提防其对肝肾功能的毒性作用。认为中药毒性小,不分疗程地长期使用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按照患者的病情、病程、体质等因素,制定中成药的使用疗程。

猜你喜欢

  • 脾胃治疗不可忽视“脾阴”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本经》桔梗功效释义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肩周炎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某,女,53岁,2010年11月15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予伸筋丹、小活络丸、独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药物交替内服,及针灸、按摩、热敷、理疗、膏药贴敷,收

  • 突破禁忌当谨慎

    王树文 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笔者近治一慢性腹泻患者,方中使用了被列为“十八反”禁忌的反药,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较强的药物反应,后经辗转加减变通,继续使用反药控制了病情。恰好近日又读了贵报2011年7月29日载“使用十八反,犯禁还是突破”一文,

  • 小议秋伤于湿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秋伤于湿”语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对此说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当今医者,多遵喻嘉言“秋伤于燥”之说,笔者认为,一年有四季之分,有旱季和雨季之别,各季节之间的转换规律前后联系,互相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