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要重视安全服药

要重视安全服药

要想治好病,不仅要对症下药,还要讲究科学的服药方法,才能药到病除。现将安全正确服药的方法介绍如下:

注意服药姿势 服用片剂或胶囊剂时要用足量水送服,至少饮100毫升水。服药时应采取立位或坐位,这时食道处于垂直位,有利于药片下行入胃。若躺着服药或服后取卧位,会使有刺激性的药片粘附于食管壁上,不能及时进入胃部,易导致食管炎甚至形成溃疡。还可因药物的吸收延缓而使药效降低。如强力霉素、盐酸四环素、氯化钾、硫酸亚铁、奎尼丁、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片剂若服法不当时,均易引起食道损伤。

严格掌握用量 服药剂量要准确,既不能少,也不能多,用量不足,不仅治不好病,还会使机体产生抗药性;如杀灭细菌的抗生素,用量不足,不仅不能杀灭细菌,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给彻底治愈带来困难。超过规定用量又会引起中毒,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服药宜用温开水 服药不可用牛奶、豆浆、茶水、咖啡等饮料送服,因为这些饮料中的一些成分与药物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沉淀,影响疗效。服药后亦不宜立即饮茶、尤其浓茶。最好服药后间隔1.5—2小时,再饮茶或牛奶等。

过期药品严禁服用 药品过期失效后,使毒性增加,轻者引起不良反应,重者危及人的生命。如过期失效的四环素片中有60%的成分已分解并产生有害的化合物,这种分解产物的含量超过了人体耐受量的一倍以上,服后在体内损害肾脏的肾小管细胞,使肾功能遭受破坏,以致酸性物质不能排出而潴留于体内,引起酸中毒,通常称“范可尼氏”综合征,停药后可消失。

合理配伍用药 配伍用药种类应尽可能少,一般当药物种类增多时,其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据统计,同时服用2—5种药物约有3.5%的病人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服6—10种药物时,约有10%的病人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服10种以上药物时,约有28%的病人产生不良反应。避免合用相互作用不明或相互拮抗的药物。

不宜久服解热镇痛药 连续长期服用解热止痛片(APC片)、去痛片等成药时易引起肾脏损害,严重的可致肾乳头坏死、尿毒症等。目前国内使用去痛片和复方阿司匹林片较普遍,此两种复方成药均含有国内外均已淘汰的氨基比林和非那西汀。尤其是去痛片,组方甚不合理,近年国内已报道多例服用去痛片致死的药源事故。另外,也易产生耐药性,且还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危害甚大。复方止痛剂,往往比采用单剂所引起的毒性更为严重。

猜你喜欢

  • 龙胆泻肝汤治酒毒性阳痿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任某,40岁,农民工。2009年9月10日初诊,在外打工两年,常干重活累活,平素以酒解困,渐致性欲淡漠,阳事举而不坚,或不能完全勃起,时或头晕。回家与妻子圆房很不如意,自行购买雄狮丸、男宝、回春丹等强壮药,服

  • 急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胆囊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化脓性感染,80%~95%的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结石引起;另有10%左右的患者并无胆囊结石,而是因细菌感染、创伤、化学刺激所致,称为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本病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

  • 小儿脾胃病常用方药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笔者从事临床30余年,发现儿科以脾胃病为多,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最为常见,笔者常用以下方药治疗。厌食 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笔者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

  • 风湿性关节炎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5)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

  • 仲景五泻心汤异同辨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