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仲景五泻心汤异同辨

仲景五泻心汤异同辨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法。五泻心汤既有病因病机侧重点的不同,又有虚实和虚实夹杂之异,但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其共同特点,故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是治疗痞证的关键所在。

半夏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为柴胡证误下后脾胃虚弱,湿热中阻,脘腹胀满,以呕为主的痞证。半夏泻心汤为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本方以半夏为君,配干姜辛开温散,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降泻,人参、大枣、甘草健脾和胃,辛开苦降,共起降逆开结,和中泻热消痞之功。

生姜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54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之量(由三两减到一两)加生姜四两而成,主治胃虚水饮食滞之痞证。方中生姜、半夏散水和胃,降逆止呕;干姜温中化水;黄芩、黄连泄热消痞;人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共奏和胃散水消痞之功。

甘草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鞭也,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重加炙甘草(由三两增至四两)而成,主治再次误下,脾胃重虚之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本方主治关脉浮之热痞证。其脉浮非表证,乃邪热壅聚中焦之候。药用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芩、黄连泻气分之热,共奏清热消痞之功。

附子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该方主治痞而复恶寒汗出之阳虚痞证,方中大黄、黄连、黄芩苦寒清热消痞,附子辛热温经回阳,诸药共奏扶阳泄热消痞之功。

由此看来,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之痞;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夹湿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治误下邪陷,内热壅盛之痞;附子泻心汤治邪热有余而卫阳不足之痞。五方同中有异,只要谨守病机,辨证准确,选用得当,均有良好疗效。

猜你喜欢

  • 感冒喝冷水会更严重吗

    当我们身体得了风寒感冒的时候,千万别再喝冷水!《灵枢》记载,“形寒,寒饮则伤肺”,就是说呢,身体受了风寒,再喝凉水,两韩共同侵袭,就会损伤肺脏。

  • 夏季感冒怎么治最有效

    夏季感冒与其他季节不同,夏季呢,天气湿热,我们又喜欢在空调房里面吃西瓜、冰棍,这个时候容易形成外感风寒夹湿证。有个治疗暑湿感冒的方剂叫香薷散,出自《温病条辨》香薷九克,白扁豆、厚朴各六克煎煮。此方呢,在治疗暑热的同时,还能兼顾脾胃,祛脾胃之

  • 戊肝病毒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需提前进行预防

    所谓病从口入,戊肝病毒会通过被污染的饮用水、肉类、海鲜、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的经消化道传播。大多数人呢,被感染后会出现恶心、疲劳、胃口不好、黄疸等症状。不干呢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其次它还会通过接触母婴血液等进行传播。而戊肝目

  • 黑白颠倒睡觉的危害

    近期多地疫情高发,很多人呢都在家居家隔离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这个有些人就开始睡眠逐渐不规律了,白天睡,晚上呢熬夜,要么追剧,要么打游戏,有些朋友问我呢,这算不算熬夜啊,这个睡眠时间也够啊,我也没有整天都不睡,我要告诉大家,这也是熬夜的一种。

  • 头上爱出汗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就分别给大家讲一讲,每个人他的病因不同,体质不同。第一种是湿热性出汗,这个患者体内湿气比较重,加上蕴久生热,这个热邪蒸腾这个湿气到达面部产生了出汗,那这样的病人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因为湿气比较重,可能总感觉头面部或者这个头发上湿湿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