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治神是针刺治病关键

治神是针刺治病关键

邵素菊 李鸿章河南中医学院针推学院 邵素霞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治神”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金针梅花诗钞》又说:“用针者人也。医者之精神治,则造化通,料事明,决断果,使之临危则不乱,卒遇大恐而不能惊。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充,使之信针不移,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倍也。”可见“治神”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对医者和患者皆具有重要意义。

进针前宜审神

《灵枢·官能》说:“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明于逆顺乃知可治……审于本末,察其寒热,得邪所在,万刺不殆。”《灵枢·本神》又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可见在针刺临床诊治疾病时,不仅要了解病人正邪之盛衰,病情之虚实,气机之变化,而且应仔细观察、了解掌握其精神情志。进针前审神是治神之关键,在准确地分析发病原因、判断疾病预后,进行正确、全面辨证的同时,还应掌握病人的精神症状、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对针刺治疗的认知程度。注意自己的仪态,把握语言分寸和技巧及对患者隐私的尊重等,而且要注意及时地给予患者相应的良性暗示和心理疏导,以增强病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从终日沉浸在疾病的烦恼郁闷中解脱出来,再借以针治做桥梁,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进针时宜调神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刺之,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说明针刺施术时一方面持针牢固,可防进针时针在指间滑动,便于顺利刺人,减少疼痛;另一方面,“坚者为宝”亦有信心坚定充足之意,自信之心凝于针尖,疗疾之意会于指间,由此针之,坚而有力,直达病所。总之进针时决不可犹豫不决,一定要将医者之“神”集中于拇、食二指,使力贯针尖,动作迅速敏捷,待病人感觉或未及感觉之时,即已将针安然刺人。切忌进针迟缓,如拈如搓,令病人产生畏针心理,以致针入除觉痛外而无得气之感,这样亦会影响针刺疗效。

窦汉卿要求医者做到“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又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针灸大成》更进一步指出:“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气息匀。医者亦如此,切不可太忙。”这些均强调医者在施术时,不仅要做到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而且要细察病人的神气,在病人精神聚会的情况下方可刺人。只有医患之间神气相随,才易使针入神人,神至气至,得之心而应之手。只有做到全面调神,使医患彼此沟通,神气相随,精神相印,把握针刺的最佳时机,才能达到《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的意境。否则,将会出现《素问·徵四失论》所说的“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的不良后果。

进针后宜守神

采用针刺治疗仅有进针时的全神贯注是不够的,《素问·针解篇》曰:“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张景岳也说:“目者神之窍。欲正病人之神,必瞻其目,制彼精神,令无散越,则气神使,脉道易行也。”在此明确指出针刺操作时医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眼神,引导其精神专一,意守病所。病人在心定神凝的情况下接受针刺治疗,则易于经气疏调,直达病所。《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是决定针刺效果的关键。古人又云:“夫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可见神气之相随,不可分离,气运则神行,神行则气通。古代医家认为,行针时既要精神集中,手法灵巧,神寄于思,神现于指,心静指灵,意念在针,又要密切注意病人的反应,细心捕捉每一丝得气的征兆。若针刺入不得气或得气较弱,应遵循《针灸大成》“用针之法,以候气为先”的原则,采取留针候气之法,但仍要意气于针,专心体会气之运行,—旦得气应及时运用适当手法使气聚而不散。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强调了守神之重要性。

另外,在针刺操作时若能给病人以暗示,或在行针之时给予启发,将注意力集中到针刺部位,则可引导和强化病人的针感传导意识,就会很容易使气至病所,也易感受针感的传导。这样使医患之间心灵相通,神气相通,易于得神取气,提高疗效。因此,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同样要求医患“专意一神,精气不分”;若神不守舍,则易使气血紊乱,经气难守,影响治疗效果。

出针后宜养神

针刺治病不仅要注重操作过程中的治神,而且出针后安定心神,调畅情志也是不可忽略的。《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均强调了人欲保持健康无病,除了要避免外环境中之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外,更重要的则在于注意人体自身内环境的安宁与自守。通过调摄精神、保持精气,可以增强正气、抵抗外邪,而益于身心健康。所以在针刺之后宜嘱患者稍事休息,安定神态,切忌大怒、大喜、大悲、大忧,以免“其气复散”,前功尽弃。

《灵枢·口问》又说:“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百病始生》亦云:“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以上论述充分说明五志过极可伤五脏,引起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心身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在采用针刺治病期间,要注重养神,通过调畅患者情志,改善心理状态,使其神志安定,气机畅达,邪祛正复。如能结合自身情况配合静功、自我按摩、太极拳等养生方法,则可使其疗效巩固。

正如《灵枢·小针解》所言:“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只有重视和掌握全面治神、审神、调神、守神、养神,医患双方密切配合,方能达到提高疗效,避免各种针刺意外发生,使针刺治疗获取良效。

猜你喜欢

  • 头上针灸后多久可以洗头

    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强壮,身体素质较好,抵抗力较强,没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此时不易发生感染。若针灸后几个小时后进行洗头,且洗淋浴,流水时间较短,尤其是男性患者,头发干得比较快,此时洗问题也不大。对于部分患者而言,若头发过长,且洗头时间

  • 扎针灸痛不痛

    针灸痛不痛?每个人的个人感受不一样,在针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疼痛,特别是在进针,也就是用针灸针刺破人体的表皮,把针灸针刺入人体的穴位的过程中是有痛感的,但是这种疼痛通常比较轻微,会控制在人体能够接受的程度之内。当进针之后,通常会进

  • 拔罐时间多久为宜

    拔罐时罐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陶制火罐,玻璃火罐外,流行的家用拔罐器使用也很方便。各种材质的罐负压力度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以每次拔罐10到15分钟为宜,因为每次拔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或者直

  • 先拔罐还是先洗澡

    火罐和洗澡顺序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罐,但是绝不能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发炎,拔罐后更不能洗冷水澡,因为此时皮肤处于毛孔张开的状态,容易使寒邪侵入而引发其他疾病。

  • 拔罐黑紫色说明什么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