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解毒润燥汤

解毒润燥汤

解毒润燥汤 组成:黄芪15克、玉竹15克、土茯苓15克、赤白芍各10克、生甘草3克、紫草6克、紫丹参12克、木贼草10克、威灵仙10克。

功能:益气养阴、解毒祛瘀、生津润燥。

主治:干燥综合征(中医谓之“燥毒症”)。其临床指征多见口干唇燥,频喜漱水、目涩少泪、齿浮松脆或有腮肿、关节肌肉游窜疼痛、肌肤甲错、指端肤色苍白或暗红(雷诺氏综合证〕、形瘦疲乏、低热、脉细涩等。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过滤取汁共400毫升,分两次饭后服用。

方解:干燥综合征为本虚标实之证,且虚多实少。刘氏认为本病的病因有光天禀赋异常(本病以“阴虚质”或“燥红质”为多见)和后天邪毒侵袭(外感邪毒和药食蕴毒)两个方面。津伤液燥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而致燥之由常因于布津之途障碍,有似阴虚燥盛之象。津液布途障碍每当责之于虚损和血瘀,本病“毒、虚、瘀”交相为患,成为发病的关键所在。是以方中用黄芪,甘而微温,善治气虚血滞之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较好的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玉竹,性味甘平,为滋阴生津润燥之佳品,二味合为主药,重在益气养阴而冶其本;辅以紫丹参、赤芍、紫草活血化瘀、流畅络脉;土茯苓、生甘草合紫草解毒清燥;佐以威灵仙合土茯苓善祛风湿、通烙止痛;木贼草疏风热,退翳膜;白芍合甘草酸甘化阴,增加滋阴生津润燥之功。全方标本兼顾,共奏益气养阴、解毒祛瘀、生津润燥之效。

临床应用:木病获得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精确辩证,综合诸法沦治,而非单纯养阴一途,当针对病机,随症加减运用。气虚甚者、党参、白术、黄精、山药等;阴虚甚者加地黄、玄参、石斛等;瘀血甚者加丹皮、红花、桃仁等;阳虚者加菟丝子,巴戟天、仙灵脾等;关节痛者加防风、秦艽、金刚刺等;腮腺肿大者加玄参,贝母、牡蛎等;低热者加白薇、鳖甲、青蒿等;眼干涩者加谷精珠、决明子、沙苑子等。本病常表现为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的特证,故需长期坚持治疗,在服药同时宜开导患者注意情绪和心理的调适,增加治病的信心,有利于促进免疫功能的调整和恢复。刘永年

刘永年,1934年出生。南京市人。现任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第二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中国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南京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63年于南京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又师从全国名中医傅宗翰习业。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广集博采,勇于开拓,学验俱丰,擅治内科疑难病及自身兔疫性结缔组织病。对疑难病的诊治,不泥传统,勤于探索,思路新颖,治法灵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诊治思路和规律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潜心研究20年,尤擅诊治干燥综合征,对其病名、病因病机、分型规律和治则方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该病较为完整的理论。治法上突破了单纯滋阴生津的治则,确立了“燥毒清”Ⅰ号及Ⅱ号系列专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运用分期辨治与专方专药结合,善用补肾活血解毒诸法,提高了疗效,并在撤减澈素及减少激素的副作用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明显地改善了该病患者的预后。主编和参编的专著有《中医疑难病方药手册》等4部;发表“干燥综合征分型规律探讨”等论文50篇;获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及市科技进步奖11项。

猜你喜欢

  • 湿气盛,大便溏稀总反复?两方合用,帮你祛根

    今天分享这个病例呢,是一位安先生,男性, 29岁,他的主诉就是便溏半年,就是大便不成形,有时成粥状,大便也不太规律,要是吃不好了,就容易腹泻发作,尤其还是劳累时比较重,情绪波动的时候也比较严重。在当地他吃过不少的中药,症状改善不是很明显,就

  • 胆囊结石,先疏肝后健脾,中医帮你轻松祛除

    这个患者来看的时候,这个疼痛有时候有,有时候就没有。平常呢,可能工作总有应酬,吃肥甘厚味,这个胃口也比较壮。然后呢还有就是熬夜,他近半年来就出现这个右胁疼痛,早晨起来口中有异味儿,有时候也有反酸,胃口也有胃胀的表现。做彩超检查的时候就是胆囊

  • 还在脾虚时就补脾吗,结果越补越上火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讲一讲这个脾胃虚补脾,为什么有的人一补就上火,越补越上火,针对这个问题,我今天跟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建议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脾虚跟胃实他俩是一对相对的,当然这个胃实的时候我们就叫脾满了,就是胃堵得慌胀的,

  • 体虚则痛,阴虚阳虚,看看你是哪一种!

    阴虚和阳虚都属于这个叫虚症,常常是并同存在的,也就是说阴虚到了一定程度一定会有阳虚,那么阳虚到了一定程度也会伴有阴虚,治疗的时候有轻重之分,但不能顾此知彼,那么阴虚的症状很多,包括阴虚盗汗,阴虚五心烦热,但是阴虚热痛是一个特别的一个症状,首

  • 脾肾阳虚从哪调理最有效?

    大家好,在我临床看病,这个脾肾阳虚这个正行,我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容易见到的,无论年轻的患者也好,还是年老的患者,有许多它就是有脾肾阳虚这个表现,关于这个脾肾阳虚,那是先补肾呢,还是先补脾,中医往往讲的是阳虚则寒,那么这一类患者,一般都有怕冷的